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的5个加法

    2020-08-03 14:36
    2020年是高质量发展关键年,和周边优势地区相比,无锡的短板表现在制造业质量效益、投资驱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吸引、进出口动力、引资成效、外贸结构优化等方面,亟待从五个方面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1. 通过“涵养+招引”齐发力,实现稳投资强经济
    考虑到无锡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零部件制造为主、协助配套能力较强的特点,既要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也要充分涵养本地存量,可借鉴宁波、佛山经验提升无锡本地企业的配套率,在完善产业链上下足功夫。
    针对民间投资短板,要大力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门槛,强化投资权益保护,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信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要着力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及时缓解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
    针对服务业投资短板,应以疫情应对为契机,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更多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借鉴宁波经验,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鼓励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提档升级。加大总部招引力度,力争在锡企业总部化、基地化发展。
    2. 促进“制造+服务”相融合,拉长制造业价值链
    无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疫情应对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契机,可借鉴宁波、佛山先进经验,尽快出台无锡“两业融合”扶持政策,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对产业行业业务交叉和延伸发展放宽限制,助力产业链升级。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关键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训等进行扶持。
    在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方面,可借鉴宁波经验,扶持制造业企业立足原先的工艺技术特长,加快延伸发展研发设计、数字服务、品牌营销、供应链、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借鉴佛山经验,以新城区、特色小镇、开发区为重点,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和“制造型服务”产业基地,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
    3. 提高“院所+人才”集聚度,推进创新加速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无锡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但无锡高新企业数量优势不突出。可借鉴宁波经验,联合成立更多的创新产业研究院,培育组建一批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成果与地方创新需求、企业研发需求精准对接。同时,积极实施引进名校名院名所名企“四名工程”,深化与国际国内知名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的合作。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疫情后期将开启新一轮“抢才大战”。可借鉴长沙引培经验,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不唯地域引人才。依托行业协会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更多本地精英。优化完善人才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对因疫情不能返锡的人才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做到“暖心稳企”。
    4. 推动“拓展+转型”共提速,形成外贸外经新的增长点
    借鉴长沙经验,深入实施《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企业整合国际资源,推进西港特区升级版2.0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更多无锡样板。加大配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展新业务、寻找新伙伴。
    借鉴宁波经验,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增强自主品牌和出口基地引领作用。加快无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培育服务外包新增长点,高水平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做大跨境电商规模。积极融入江苏自贸区建设,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和管理体制高效化。疫情期间做好跟踪监测服务,积极帮扶外贸企业正常生产,有序推动外贸全链条复苏。
    5. 深化“机制+载体”强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可借鉴宁波经验,推进产业发展互促互补,建设合作开发园区。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协调规划研究,制定一体化项目行动计划表,定期举行合作发展论坛。进一步探索投入共担、财税共享、要素统筹、生态补偿等合作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避免无序竞争。
    借鉴宁波、佛山经验,积极对接上海、南京、合肥等近域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整合产业用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开放式创新平台、跨区集成应用基地和区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动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