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借“三势”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020-11-25 17:35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以园区形式集聚,大多伴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已呈现梯队发展格局。今年,在疫情影响下,生物医药产业备受关注,园区之间的产业资源竞争日益加剧。新形势下,对标先进地区,构筑竞争优势,如何实现突围,是每一个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区亟待思考的问题。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发现,无锡高新区顺应生物医药发展大势,谋篇布局巩固优化产业基础;借力企业破局之势,聚合资源共建国际一流产业生态圈;把握区域协同创新趋势,以精准服务锚定产业链招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突围之路,发展后劲可期。
      顺应生物医药发展大势 谋篇布局巩固优化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国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健康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改革刺激,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统领性文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生物医药成为其中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CCI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387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接近一半(193家)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上海、苏州、北京等多地把生物医药放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位置,并作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018年,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明确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同年科创板发行,不再将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拟上市公司净利润作为上市必要条件,资本市场的活跃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加速期。
      与部分高新区的“从零培育”不同,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历经27年稳步发展,产业基础扎实。1993年,总部位于瑞典的无锡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签约落地无锡高新区,开启了高新区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之路,之后多年,纽迪希亚制药、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济民可信山禾药业、阿斯利康中国区等重点企业相继成立;2009年,无锡高新区生命科技园启动规划建设;2019年,无锡市政府、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在博鳌论坛签署备忘录,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产业发展风口,无锡高新区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擘画了新的蓝图。
      无锡市副市长、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蒋敏表示,当前要以成绩归零的心态,对标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等先进地区,大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圈,全力以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在三年内引育企业300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5家,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产业定位有高度,产业发展才有动力。2020年4月,无锡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市级政策指引下,无锡高新区制定出台《无锡高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推动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从招商引资、培育新业态、技术攻坚、做大做强等15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全面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优化顶层设计,对于确立产业的战略地位意义重大。当前,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已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基础不断巩固优化,发展优势初步显现。2019年,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营业收入达到532.9亿元,同比增长21.56%,占无锡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的62.5%。
      国家科技部生物中心《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无锡高新区入围综合竞争力前20强、园区龙头竞争力前10强。
      借力龙头企业破局之势 聚合资源共建产业生态圈
      资金投入、人才支撑、政策扶持是当前各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力点,而要在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中突围而出,必须明确自身优势,找准加入竞争赛道的新切入点。无锡高新区探索出一条与龙头企业共谋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
      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是最早在无锡高新区投资建厂的外资企业之一,扎根的27年里,先后建成供应基地、中国物流中心;与国投创新合资成立迪哲(江苏)医药有限公司加快本土新药研发步伐;与无锡市政府共同打造了中国商业创新中心,推动健康商业创新与健康物联网发展。2019年,阿斯利康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74.1%,同时荣登无锡市纳税榜首,纳税额超34亿元。
      巨大的产业体量决定了阿斯利康的发展方向与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定位息息相关。
      近年来,阿斯利康发展理念由“以产品为中心”积极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重构制药售药模式,更加注重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果和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在此基础上,阿斯利康进一步协同行业伙伴,实现从筛查、诊断、治疗到慢病管理的全环节合作。
      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朱晓红认为,阿斯利康是无锡高新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助推力和独特优势,其覆盖全球的产业资源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能够帮助无锡高新区更快地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加速超车。
    2019年3月,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提出共建一体化创新孵化平台,打造多元化创新健康生态圈。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中,几乎没有像阿斯利康这样以共建方的角色出现。
      在共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合作中,一方面,无锡高新区出台《关于支持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聚合优势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阿斯利康充分利用行业地位和资源,积极发挥商业运作能力和创新成果孵化的丰富经验,双方共同为入驻企业构建从研发到临床、再到市场应用的全过程支撑体系。
      ——打造专业化公共平台。通过打造I·Campus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无锡观合医学检验公共实验平台、泰格捷通医疗器械创新实验平台、合全药业和药明偶联等CDMO平台,快速提升无锡口岸药检所、国家医疗健康物联网产品评测中心、SAS生命科学领域云分析等平台,积极搭建“无锡高新区生命科学公共平台产业链”,打造集研发转化、生产制造、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服务支撑能力。
      ——提升药械审评审批服务。2019年9月,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无锡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I·Campus内设立“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园区“药械准入绿色窗口”,该中心负责为入驻企业、研究机构提供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政策法规咨询、产品注册申报、材料审核上报等“一门式”服务,打造快速服务通道,优化审批管理流程。
      ——建设行业交流平台。无锡高新区积极打造品牌活动,依托阿斯利康、泰格医药、中金公司等企业的行业资源,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健康行业会议,办好I·Campus系列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招商引才系列活动,培育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品牌会议、特色活动。积极加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支持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协会积极引入高端行业智库资源,策划组织全国性或专业性的健康产业交流大会,增进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项目等产业要素的共享、互动。
      4月2日,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英国生物工业协会举办了关于中英生命科学行业疫情面对和机遇把握的网络直播会,与全球百余家生命科学企业一起分享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行业经验。6月21日至22日,2020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暨第三届商业创新合作伙伴大会在无锡高新区召开。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促使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建设形成小额担保贷款、商业贴息贷款、科技信贷支持、基金投资引导、企业挂牌上市的立体化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如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基金群,积极引进克雷德资本、中企汇联等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引导加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力度;推动阿斯利康联合优质创投机构,组建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
      目前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共同打造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已在无锡高新区落地,将支持I·Campus优质创新项目孵化及成果转化,预期融资规模目标达10亿美元;成立了第一支纯国有、注册资本1.2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力争孵化一批本土化科技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做好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推荐工作,祥生医疗成为无锡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出台“新科贷”政策,持续创新和完善无锡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体系。
      自2019年9月开园投运以来,I·Campus已引进美国赛仕、泰格医药、观合医药等20多家海内外创新领军企业,与英国、瑞典等5个相关领域国际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初步构建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健康医疗产业创新生态圈。
      把握区域协同创新趋势 升级营商环境锚定产业链招商
      无锡高新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是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区内机场、高速、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同时毗邻空港和保税区,可满足部分产业细分领域对航空物流和保税加工的特殊要求,传统区位优势突出。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创新趋势明显,各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据CCID排名,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中,长三角地区占31席,前十位中长三角地区占4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全国第一。
      朱晓红表示,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受制于土地空间的桎梏,在大规模产业化时期,部分企业会选择走出去。
      如何找准定位,发挥好土地空间、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接好这部分外溢资源,变“虹吸”为“双向吸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生态,是无锡高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委副书记洪延炜认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未来3年,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仍旧要依靠招引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来支撑和带动产业发展。
      升级营商环境是吸引资源要素集聚的重要驱动力。无锡高新区坚持“无难事、悉心办”精细服务,锚定产业链招商,全面开展聚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双招双引”工作,为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突围”发展再添一枚加速器。
    ——深化服务理念,提升营商服务水平
      无锡高新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以“无难事、悉心办”服务意识和能力,向企业发出“四大服务礼包”:建立政企挂钩机制,定期走访、直接服务;建立重点企业库,优先保障、优先服务;建立定期座谈制度,听取意见,强化沟通;建立重点企业表彰奖励制度,营造氛围、促进发展,创造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亲清和谐营商环境、简明有效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法治环境。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江华坦言,“高新区的服务精神是我见过最好的,政府足够有诚意。在这边我们几乎没有遇到发展阻碍,提出问题都能获得政府及时反馈,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办事清晰有章法。”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无锡成为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2019年底,济民可信总投资达30亿元的生物医药创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新药项目落户无锡高新区。
      ——强化民生建设,提升营商环境综合实力
      无锡高新区正在争创高质量发展的“全能冠军”,全面强化民生事业建设,营造全新城市生活。2020年至2021年,高新区将投入13亿元,建设3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为创新创业者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无锡高新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的投入,进一步加快SK海力士医院的建设速度,使无锡高新区成为民生事业的“高地”。
      ——开展I·Campus联合招商,提升招引成效
      无锡高新区以I·Campus为试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积极的举措,协同阿斯利康在科技、管理、市场、资源等方面,为入园企业进行赋能,打造出千亿级产业高地和示范区。
      在与上海的错位发展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I·Campus招商的重要目的地。6月18日,无锡高新区在上海张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期间拜访了上海近200家生物医药企业,达成意向投资额超350亿元。
      ——聚焦重大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链完善升级
      2019年,无锡高新区在芬兰、瑞典、荷兰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经贸招商活动,在北京组织开展了创新资源对接系列活动,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争取对接一批重点客商,深挖潜在项目,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积极支持与鼓励存量企业开拓新业务,通过新扩产能、加速创新,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据统计,2019年无锡高新区新增注册生物医药企业47家,增资生物医药企业2家,新增注册资本8.8亿元。
      当前,无锡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化与集群化发展,持续强化内资培育和外资引进,已基本形成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三大主要方向的产业集群。
      无锡高新区拥有生物医药各类企业15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4家,集聚了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纽迪希亚、济民可信、辉瑞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孵化出了祥生医疗、曼荼罗、三联生物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总体呈现集群式、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高新区作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阵地之一,其路径方法对于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说。
      下一阶段,无锡高新区还将在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精准发力。依托高新区物联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加工等产业优势,积极发挥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打造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智慧医疗产业高地,发展高端创新型医疗器械,营造不同产业复合发展综合竞争优势。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