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宁开发区成功经验 争当新时代排头兵

    2019-03-11 14:14
    盐城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盐龙街道党委书记吴军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改革开放机遇,勇立潮头、劈波斩浪、抢抓机遇、勇挑重担,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跨越,其在高举“争先进、勇跨越”发展旗帜,开辟“重创新、求质量”发展新路,保持“不服输、争一流”竞争意识,建立“鼓实劲、重实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盐城高新区自2015年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后,发展势头迅猛,取得成绩喜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江宁开发区宝贵的发展经验为我区解放思想、突破创新、实现跨越提供了学习榜样和重要的借鉴样板,现形成如下几点思考:
    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综合实力连年攀升。连续三年实现总量倍增、位次连升目标,从盐城高新区2015年确立为国家级高新区,在14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的101位上升到86位,经过一年奋斗努力,进位至77位,实现了综合位次的“三级跳”。2018年,实际外资到账、外贸进出口等增幅均在20%以上,先后获批江苏省“十三五”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技产业园、江苏省智能终端特色小镇、盐城市进出口基地 ,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扩大。
    ——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园区已集聚美国李尔、韩国可隆、日本住友等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5家,外资企业24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集聚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形成盐都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电商快递园日处理订单超20万件,占盐城大市区快递总数80%以上。汽车后服务营业收入超120亿元,拥有300多家汽车后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占大市区65%。城西南现代物流园荣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商务商贸业已集聚一批服务业龙头。初步构建起以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先进制造业,电商物流、汽车消费、商务商贸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创动能强劲有力。引导企业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动能转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01家,总数占全区60%以上。中科院盐城高通量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盐城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相继落户,拥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省级研发机构83个,国家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高企数达101家,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均占全市15%以上,增幅位居全省48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前列。引进院士团队5个、国家顶尖专家21人,集聚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14名,省“博士集聚计划”项目8个,市“515”领军人才17人,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创新源泉不断迸发。
    ——产城融合稳步推进。围绕建成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科技广场、大马沟公园西拓工程等功能项目建成使用,智创谷总部研发区、邻里中心、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顺利签订大吉发电厂异地搬迁协议,攻坚健仁、合心等核心区动迁项目30多个,为园区大开发、大建设腾出空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连获“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秦川路精细化管理示范带等工程扎实推进,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8%以上,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抢抓全省首批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园区机遇,成立高新区审批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在全省“3550”要求的基础上自加压力,致力构建“2330”“不见面审批”最佳政务服务环境。市级投融资平台盐高新集团实体化运营,2018年通过AA+评级,位列全市第四、盐都第一,设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高创人才基金,为园区项目招引、产业培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江宁开发区依靠“重创新、求质量”思路引导和抓铁有痕的行动风格,实现了大跨越大突破,盐城高新区立足自身定位和发展要求,也应当瞄准目标、明确路径、大刀阔斧、真抓实干,充分汲取江宁开发区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塑创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结合省委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委“两高”目标、“三市”战略,区委、区政府“一中心三高地”定位,高新区应当在“高”、“新”、“智”、“融”四方面做足文章。
    所谓“高”,就是紧盯提质增效不懈怠。一是产业定位必须中高端。产业是园区经济的支撑,是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高新区要坚定不移发展以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先进制造业,电商物流、汽车消费、商务商贸三大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通过不断调高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新区亩均产出效益不高的现状;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掌握自身发展节奏,一以贯之紧盯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最前沿、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供应商,一步步拉长增粗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地标。二是追赶对象必须高标准。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园区等级创建标准,结合高新区在省和国家层面现状,在近期2-3年内,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上对标镇江国家高新区,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上对标昆山国家高新区,在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上对标徐州高新区,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对标江阴高新区,在综合实力上对标扬州国家高新区。三是实施战略必须高目标。从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目标出发,围绕高新区发展实际,制定“135”行动计划”。“1”即设立一个总体目标: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全国排名位居60—70强;“3”即瞄准建成“新兴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先导区”定位,形成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先进制造业,电商物流、汽车消费、商务商贸三大现代服务业的“3+3”现代产业体系;“5”即抓好招商选资、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效能建设五项系统工程,为加快打造具有科技支撑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所谓“新”,就是全力建设全市创新创业中心。一是聚力聚焦培育创新载体。依托高创园、研创大厦、智创园等载体,积极招引研发类、人才类项目,孵化一批省级、国家级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加快构建“产业+平台”特色创新体系,打造全新“双创”生态。精准对接大院大所,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突破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名校分校区建设,推动盐城技师学院、方正软件学院尽快落地开建。创新“研究院+公司”运营模式,构建“产业+平台”创新体系,联合中科院盐城高通量创新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南方分院、清华大学智能研究院,加快建设全省有影响力的5G智能网联车研发中心,争创国家智能终端产品质检中心。以208亩智创谷为主体,瞄准5G前沿技术,布局建设5G标准的创新基地。全面提升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盐城分中心、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运行实效,加快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二是积极巩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创业重在创新”理念,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服务型研发企业,加快推动研发类项目入驻,持续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转移+转型”,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强研发机构,推动落户项目研发创新本地化、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着力突破小间距LED封装、超薄高亮背光模组等一批关键前沿技术,培育一批主导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争创一批国家级企业创新中心。三是充分重视人才核心地位。注重人才引育,充分考虑大市区和苏南先发地区“虹吸效应”影响,要做好柔性引才文章,创新工作方法留住人才。配套出台“人才激励新十条”,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积极招引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外国智力、留学归国人员等。发挥现代金融的支持作用,做好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文章,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产业创新,真正让各类人才在高新产业区干事有机会、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所谓“智”,就是聚力打造智能制造高地。一是在扩增量上,创新方法引进先进企业。重点攻坚总投资5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不断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深入对接世界500强、国内前百强、国企央企等,深化与中国电子行业联合会、上海集成电路、深圳手机行业协会等行业机构合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城市能级链,持续开展活动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积极探索“招企业”变“招产业”、“转移+转型”、“企业主唱、政府吆喝”等招商引资新模式,组织举办各类大型推介活动,以重大活动吸引更多客商关注高新区,搭建更加全面的招商网络。明确分工,分门别类,不断强化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车配件、驻沪办六个专职招商局,使方向明确,“术业有专攻”;定期培训招商人员,将招商实绩和经济待遇、评先评优等充分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二是在优存量上,全力促进企业质态更优。精准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鼓励企业聚焦主营主业,帮助企业争星创优、勇当先进,申报省市区各级奖项。以“等级园区”创建为抓手,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等级评价机制,严格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刚性约束,差异化政策支持制度,确保新上项目平均容积率达1.2以上、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20万元以上。综合运用环评、能耗、安全等门槛准入和倒逼机制,扎实开展闲置土地、低效厂房、僵尸企业“三项清理”,通过自主盘活、协商回购、租售并举、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三项清理”工作。三是在增变量上抢抓接轨上海大好机遇。制定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做到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深化合作共建力度,深层次对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方位加强莘庄工业园沟通对接,积极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模式,引进上海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共建“离岸”研发机构和优质创新平台,以产业为纽带打造盐沪合作共建样板区。重点抓牢外资项目,全面提升外资企业出口能力,支持企业扩大境外合作,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学习借鉴上海金融创新经验做法,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盐高新集团实体化转型。继续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发挥“1+2+2”产业基金、风投基金杠杆作用,坚持“以投促招”“招投结合”,推动与上海知名风投公司深度合作,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持续优化融资结构,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所谓“融”就是聚力打造产城融合高地。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打造现代城市新样板,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充分借鉴闵行区产城融合规划的成功做法,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推动园区建设与现代化城市互促并进。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规划边界,合理布局新兴产业区、融合发展区、绿色先导区,推动世纪大道科技创新服务带、盐渎路产业发展服务带、城市生活配套带“三带”,以及新城吾悦广场、体育公园、科创新城、科技广场“四组团”协同发展,同时注重发挥高新区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将周边张庄、龙冈、郭猛等城郊镇园区作为联动区。二是强化功能配套。注重城市功能与产业升级联动并进,高品质提升配套服务,建设生态宜居新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围绕“科技之芯、总部基地”定位,以科技广场为核心,有序推进马沟老镇区改造,加快布局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金融中心等项目,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央商务区,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辨识度。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依据高新区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培育宜居生态。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精心打造绿带、绿地、绿景,扎实推进大马沟生态公园、体育公园等精品工程,积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更加重视城市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城市运营效率,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片区、网格,全面落实精细化管建“十没有”、“二十有”要求,常态长效推进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管理和小区管理,打造宜业、宜居、宜创的美好人居环境。
    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
    江宁经济开发区争先进位、不断突破自我所取得成绩,绝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本秘诀在于他们有接续奋斗的基因和实干担当的传统,特别是那种敢于“逢敌必亮剑”的铁血精神。为此,我们需要:
    一要培塑一种昂扬向上的高新区奋斗精神。精神造就人、影响人,是园区人的特质和内涵。培育和塑造一种精神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回顾推进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高新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培育和塑造高新区精神,要以重大载体为抓手。重大载体或重要活动,能够极大地升华高新区精神。2013年盐城高新区启动创建,2015年实施开发建设,目前它已经以全新的面貌呈现,高新区人的一流素质、一流效率、一流秩序,令大家刮目相看,形成了“追高求新,进位争先;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高新区精神。三年以来,高新区承办国际、国家层级的各项活动,如世界发明家论坛、5G智能终端会议等活动,使“追高求新,进位争先;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高新区精神在这些系列活动中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培育和塑造高新区精神,要以先进典型来引领。先进人物在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新区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刷新高度。这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不断充实和丰富了高新区的精神内涵,为高新区精神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使高新区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培育和塑造高新区精神,要形成独特的园区风格。人是展示城市精神的主体,要在产城融合和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提升核心区文化品位,培育和塑造高新区精神。同时,高新区在产城融合过程中,不断强化和赋予高新区地标的精神内涵,如研创大厦、科技广场、北大科技园、科创新城等等,给人以蓬勃向上、勇攀高峰的启示,使高新区精神更具独特的魅力。
    二要打造一支奋进进取的高新区创业团队。高新区建区3多年来,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干事创业队伍在不断成长并成熟起来,已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整体能力素质一直走在全区前列;但对照当前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系统性思维的要求,高新区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一要坚持实干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突出以德为先的品格导向,突出注重实绩的实干导向,坚持公开招聘,规范招聘流程,做到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确保增加的是人才而非人手,是能够融入园区团队干事创业的人;同时依据不同岗位灵活定制选聘流程,确保人岗相适。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和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坚持有为才有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二要注重培养锻炼,着力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拓宽培养途径,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干部培养模式。整合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全链条机制,探索做好管委会领导干部聘任制度、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加大与上级部门、合作单位的交流互挂,对内推进机关内部轮岗交流,促进干部多岗位、多领域、多层次锻炼。选派后备干部到重点岗位培养,探索推选年轻干部到南北共建园区、重点企业等基层一线锻炼,让年轻干部磨炼品质、增长才干。三要严管厚爱并重,激发干事创业澎湃动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统一、激励和约束并重。针对园区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打气,让敢闯敢干的干部甩开膀子。实行年薪制,把考核结果和评先评优、奖金分配相挂钩、和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相挂钩,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拉开收入差距,果断实施差位淘汰,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严格落实政策待遇,不折不扣兑现承诺,保障合法权益、主动排忧解难。
    三是构建一套高效便捷的高新区体制机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完善成熟的体制机制是园区高速运行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搭建实施健全的行政体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按照规划建设统一、招商选资统一、科技人才统一、行政审批统一、综合执法统一“五个统一”工作原则,制定高新区“三定方案”,设立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招商局、科技人才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一办七局”的行政组织架构,做到工作落实有抓手、工作执行有效率。要构建完善的投融机制。做大做强盐高新投资集团,探索建立宽领域、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同步运作短融、中票等融资方式,鼓励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推动棚户区改造融资项目上半年取得突破。建立PPP试点项目“绿色通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引进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服务机构,多渠道保障建设资金需求。要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以打造“省内前列,全市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落细落实中央和省市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看齐江宁开发区“服务约办、首问结办、干部领办、投资代办、项目特办、跟踪督办”独特机制。加强挂钩联系,及时提供科技创新、员工招聘、资金融通全方位服务,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