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带动作用无边界

    2021-02-22 15:33
    近日,江苏和安徽两省联合上报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该《规划》是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第一个获批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国家发改委在复函中指出,要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都市圈多以一个有影响力的城市为中心,自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中心城市更易于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形成更为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与城市群一体化相比,都市圈更接近于同城化的通勤生活圈。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多个都市圈城市统筹分工、紧密合作、全面对接、共建共享,率先推进同城化发展,促进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网络共享、民生福祉同步提升、文化事业共同繁荣,可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具显示度,也更具合作可行性的先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都是跨省域的、中心城市作用明显的都市圈。虽然上海大都市圈的实力最强,但是南京都市圈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相互之间的认同度高,都市圈市长峰会已经召开多轮。如果说上海大都市圈是集聚龙头,南京都市圈则是放大长三角向西向北拓展辐射力的重要阵地。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安徽两省,南京发挥着服务江苏及皖江、皖东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承东启西,使长三角能够辐射和带动长江经济带地区,通过京沪、宁西等通道,连南接北,辐射苏北及华东等更大区域。把南京都市圈建设好,具有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带动跨省区域协调的重大意义。
    都市圈的地位和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关注都市圈,无疑首先应关注中心城市南京。要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关键是要把中心城市南京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强地发展起来,进而把南京在全国和全球的影响力做出来、提上去、升起来。
    南京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跨省影响作用非常显著,直接服务江苏及皖江、皖东地区的地位无可撼动。南京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约占都市圈的20%,经济总量占比超过30%,财政收入占比超过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南京有3000家企业在都市圈城市有投资,南京向周边城市转移技术和专利的力度和范围都在不断加大,转移重点由镇江、扬州开始向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上游方向拓展。南京与滁州、马鞍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动跨界地区和合作园区建设。同时,都市圈老百姓对于南京的跨省公共和商业服务影响的感受最直观,南京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等优质资源为都市圈内的镇扬淮马芜滁宣等城乡居民提供了高水平和便利性的公共服务,为提升长三角西部地区整体公共服务贡献品质。南京金鹰、苏宁、苏果等分店遍布都市圈各个主要城市,南京德基广场以超百亿的销售额近两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超过北京国贸和深圳万象城,都市圈城市的消费贡献功不可没。这些都体现了南京作为经济社会实力强劲的特大城市所体现出来的辐射带动实力和包容、大气的气质性格及胸怀,也是都市圈百姓的福气所在。
    正是因为对皖江地区和皖东地区的直接服务和辐射,坊间有称南京为“徽京”。这是对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且能产生跨省影响的作用和能力以及气度的正面认同和肯定。即便从全国范围看,像南京这样作为一省的省会城市能够对邻省产生如此大影响的,也是屈指可数。南京与周边城市以及皖南东城市的这种亲密关系由江南省的历史延续而来自然天成,无法割舍。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南京更应着力牵手更多圈内城市共同锻造跨省协调共建的示范区,合力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成为皖江皖东及苏北地区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平台。
    虽然南京实力不弱,区域性跨省的中心城市地位尚在,但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相比,仍然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塑造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和经济服务功能。2020年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第一次跻身全国前十,在全国GDP前十城市中,南京4.6%的增速是最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了天津,但仍略低于成都、杭州和武汉等其他区域中心城市1.5-1.8万亿的水平,也低于省内GDP已过2万亿的苏州市,与深圳、广州、重庆尚有1万亿左右的差距,与上海更是相差2万亿以上。同时,南京中心城市的产业与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产业层次不够高,一般性加工制造服务的比重过高,高精尖产业不足,提升空间的需求和愿望非常大。
    为此,要通过南京都市圈建设,以中心城市发挥产业链重组的龙头作用,推动产业、行业、企业的精明分工与协作共建,将南京非核心和非中心疏解到周边城市,腾出更多空间,推动南京发展更具全国影响力和高附加值的经济创新功能,继而通过增强对周边城市的创新、商业和产业链辐射,扎实提升和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辐射影响力。同时,同步增强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发展实力,又可以为南京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产业配套支撑和市场消费空间。互惠互利的循环中,都市圈兄弟城市的“水涨”必将推动南京的“船高”,在共同发展中加快提升南京在全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总之,南京都市圈是经济社会协作的都市圈,不是要变成行政的都市圈。不能简单将都市圈狭隘理解为行政区划调整。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探索,恰恰是在跨省、跨市行政区划不改变的情况下,旨在通过都市圈的精明分工、紧密合作和高质量发展,弥补行政区管理带来的要素流动性不足,打破边界壁垒影响,获得更为有效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分享经济,从而以经济体量和质量的提升逐步推进实现都市圈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均衡性和高品质。如此,才是都市圈设立和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