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打造开发区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2019-11-20 10:24
    浅析如何打造开发区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砥砺奋进十七载,栉风沐雨铸辉煌。如今,惠山开发区已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连续多年在无锡市快速增长先进开发区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一方阵。2018年,在无锡市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并跻身江苏省级开发区前七强。尽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惠山开发区在科技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这也制约了开发区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当前开发区产业发展特点
    一是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特色产业集群日趋壮大。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园、生命园、数字园、高端装备产业园、创业中心全面构建了“领军人才+核心平台+龙头企业+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形成了与周边开发区相比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光电科技、数字信息、互联网应用、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出了中车新能源客车、时代天使、西比曼科技、中德美联、上能电气、睿米科技、瑞贝科技、烯晶碳能等60多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
    二是坚持走人才立区之路,高端领军人才纷至沓来。开发区积极发挥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中德离岸孵化器、北美创新创业中心、日本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办事处等机构的桥头堡作用,大力引进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开发区拥有郑卫国、黄岚等18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王晓慧、杜福良等48名省“双创人才”。此外,丁汉、卢强、周孝信等9家院士工作站,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工作室均落户开发区。
    三是坚持走产研合作之路,助推产业发展高质高效。开发区引进了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激光装备与系统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高分子中心、中科院电工所无锡分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分支机构,打造了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机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精准医学工程中心、惠山智能制造加速器等一大批核心公共平台,不断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
    四是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开发区顺应智能制造发展大势,率先在惠山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整、融“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推广应用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了发展规划,以华科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载体,围绕“智慧物流、智慧工厂、自动搬运机器人”三大产业应用领域,发挥华科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车株洲所、上海交大、哈工大等知名院所的技术优势,加速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目前,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比已达70%以上。
    二、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发区虽然加快主动走出去步伐,通过在北美、英国设立招商合作机构,与国外创新资源对接更趋紧密,但是,开发区引入的70多家外资企业,大都为生产制造企业,均未在开发区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海外科研院校的招引合作与先进开发区相比还有差距。
    (二)发挥人才创新关键作用方面:“人才、技术、资本”作为开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三要素,已对开发区新兴产业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苏州工业园等周边先进开发区相比,惠山开发区在搭建高层次人才、前沿技术、各类资本集聚所需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上还较薄弱,前期落户的科技人才领军项目形成对地方经济支撑作用尚待时日。
    (三)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面:为给企业营造有利发展的良好小气候,开发区近几年每年以一号文件出台“暖企行动”计划,每年安排3亿元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和2亿元科技创新扶持基金,重点保障国家、省市区及开发区相关政策配套资金的落实兑现。但是,对获得产业扶持资金的企业是否按合作协议后续承诺目标达成或资金使用效果明显,没有做过细的跟踪监督工作。
    (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近年来,开发区部分传统企业,受宏观经济形势、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的叠加影响,特别是粗放、低端、加工型企业产销出现了下滑。传统企业由于利润微薄,缺乏资金支持造成转型艰难。同时,部分经营者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抱有陈旧理念,求稳循旧,缺乏锐气,为规避风险继续在生产领域的“低端环节”艰苦打拼,在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投入科研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打造开发区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的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发区要继续完善“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园为载体,产业项目唱主角”的模式,让科技创新体系为产业提升提供新动能。重点发挥丁汉、孙颖浩等9家院士工作站,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四川大学高分子中心、中科院电工所无锡分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的作用,引导辖区传统企业与研究院所合作,加快嫁接新技术、新资源、新产业,形成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强大合力,促进传统产业腾笼换凤。同时,要积极抢抓战略性前沿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核心技术平台,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支持辖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申报国家、省和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大对战略性前沿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是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开发区要积极发挥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与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等机构的桥头堡作用,大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人才;围绕建设高层次人才特区目标,打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三特”环境,努力给人才以特殊待遇、特殊环境和特殊服务,比如出台特殊政策,在引进特殊人才上,把扶持政策从一般性政策中剥离出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出台落实扶持中小型企业、创业人才等政策,适时出台针对企业高管、科技领军人才、核心研发人员的个人税收的调节扶持政策。同时,积极营造富有产业特色的特殊平台,切实为科技人才提供创新研发舞台。
    三是降低产业扶持门槛。开发区要以省、市、区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意见为导向,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研究拟订覆盖面更高、操作更细化的扶持奖励办法,加大政策对接、政策落地工作力度。一方面是对取得区级以上扶持政策的企业,凡涉及地方同步予以配套的,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企业,保证地方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另一方面是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适当调整降低部分扶持政策的准入门槛,扩大企业享受政策的覆盖面,重点加大技改贴息、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资产盘活等方面的激励力度。在省、市、区各级政策扶持配套资金全额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范围,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的普惠。
    四是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开发区要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施“扶持政策、发展资源”双倾斜,即落实最优惠的政策,保障最紧缺的资源;对传统制造企业实施“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双提升,重点加大技改贴息和科技创新补贴力度;对小微科创企业实施“平台支撑、股权激励”双支持,开发区重点投资建设多个科技服务专业平台,引入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小型科创企业发展。积极鼓励传统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更多的传统企业更多地与知名院校合作对接,不断提高研发项目落地,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普及率,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促使传统产业由“鸟”变“凤”,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是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开发区要继续加强以“四园区二基地二中心”为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围绕“核心平台+龙头企业+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厘清科技园区发展路子,明晰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开发区主导产业和园区特色,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研发、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彰显个性、专业性强的众创空间,打造一批有竞争力、差别化发展的核心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夯实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形成从“研发孵化器—中试加速器—产业转化基地”的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使科技园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开发区破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惠山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