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开发区要素资源利用率的思考与建议

    2020-04-20 16:4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经济活跃度和开放度最高的开发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中,应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从而提升开发区在区域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当前开发区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随着区域政策红利逐步削减、土地调控力度日益加大、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开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是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产业集群来看,开发区中科技含量高、行业技术领先的产业体量偏小,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不高。单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不是很多,以无锡地区来说,表现最好的江阴高新区正加快打造千亿级金属材料产业。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超级电容、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产业,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以及以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为代表的智能产业,以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优势。从产业特色来看,产业同构现象依然突出,如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是不少开发区主导产业。
    二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与使用效率低下并存。不少开发区可利用开发的剩余土地非常有限,但这些园区每年新增项目用地需求量不小,用地指标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园区发展的“紧箍咒”。以此同时,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园区依然存在。现有的资源配置率,对照市工业土地绩效考核标准(亩均税收40万元)来衡量,能达到标准的开发区50%都不到。
    三是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一些结构性、区域性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开发区大规模用地,地域空间不断扩展,但环保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处理均达到100%,但中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的很少,而固废处置率及能源循环使用率等指标更低。一些开发园区是沿江或沿湖而建,区域水环境极易受影响。同时,土壤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也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二、提升开发区要素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按照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标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绿色集萃、功能集合”等方面入手,提升开发园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
    (一)突出特色定位,推进产业“集群”。科学编制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开发区产业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集群。明确界定各开发区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各自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兴产业加速壮大,鼓励特色产业园区之间协同发展。例如,在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整合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切实提升新材料、环保设备、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聚焦科创研发核心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鼓励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做大做强开发区的科技金融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二)发挥“龙头”效应,推进企业“集聚”。深入研究产业动态和趋势发展,引入垂直整合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着力引进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集聚一批产业内的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扩张,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明确、效率优先的产业聚集区。同时,致力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企业方面,支持企业集聚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团队,掌握原创性技术成果,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园区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型园区。
    (三)注重资源利用,推进土地“集约”。增加用地保障,将盘活存量和拓展增量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开发区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在盘活存量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土地项目目录管理,设立项目投资密度和用地控制指标,对不同产业确定不同的用地控制指标和土地最低出让价。同时,依托工业用地监测平台,对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投资时限、建设进度、亩均纳税等指标进行严格监管,对企业生产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差、税收能力不强的项目,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拓展增量方面,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工作,用好用活有关土地整理折抵、置换等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同时,要摒弃把“园区填满”的短视思维,优先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研发项目预留地块。
    (四)增强环保意识,推进绿色“集萃”。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土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条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当前,要针对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环保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管与督查,防止建而不用、建而少用等现象的发生,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努力开辟工业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五)优化要素整合,推进功能“集结”。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在投资服务方面,树立市场运作理念,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的服务平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可允许投资公司运作开发区建设,也可以鼓励以专业团队招商模式开发建设。在公共服务方面,制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平的法治环境,保障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我市的半导体、物联网等行业的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国家标准,引领带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考核评价评价方面,要把创新水平、产出效益、环境效益、服务水准、行政效能等列入评价体系,实现激励与约束双向调节。在招商引资协议中,可约定项目建成后的产出水平和税收要求,通过差别化的租金和物业费等方式进行激励,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