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与并购实践

    2020-01-15 09:54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编者按: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首届2019上海-世界并购大会上发表题为“国企混改与并购实践”的演讲。其提出的国有资本加上社会资本,加上核心员工的持股,形成金三角的股权持股体制,可以说是目前国企混改比较典型的尝试。产业园区领域目前的并购与混改,不但涉及到企业股权及资金资本,在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方面将会更加突出,张玉良先生分享的相关经验,特别是国企混改之见,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并购重组
    从微观上来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外延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人甚至讲,“百亿企业是做出来的,千亿企业是投出来的,万亿企业是并出来的。”纵观全球,绝大部分企业巨头的成长之路上,都写满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并购案例。
    在互联网、平台型业务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并购重组对企业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是通过横向并购,扩大市场规模,实现业绩扩张;
    二是通过纵向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强化产业协同;
    三是获取市场准入资格、品牌、技术、人才、经验等稀缺资产与稀缺资源;
    四是购买发展机会,压缩多元发展的时间成本,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从宏观上来看,并购重组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集中优质资产,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并购重组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第一,去产能、去杠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动市场“出清”;另一方面,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第二,适度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竞争格局。当前,我国很多产业仍然存在集中度过低、低层次无序竞争的问题,导致行业惨烈竞争、企业盈利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大规模并购重组有助于逐渐扭转这种局面。
    第三,实现强强联合,增进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国企混改
    有别于一般的并购重组,国企混改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和特殊作用:
    第一,改字当头,注重体制改革。国企混改,首当其冲是要进行所有制改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因此,国企混改不是要搞一般并购重组那样的“物理上的加减法”,而是要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是说,要通过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混合,通过搞“化学反应”,来催生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活力。
    第二,强强联合,注重优势互补。通常来说,国企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掌握的资源也比民企丰富。民企则机制更加灵活、激励更加到位、市场反应更加灵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将国企和民企的优秀基因整合在一起,为企业成长提供持久的动能。
    第三,员工持股,注重利益捆绑。当前,通过参与国企混改来实施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推行企业员工持股。通过员工持股,把员工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员工的动力。
    绿地经验
    绿地先后以参与混改的形式,投资控股了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贵州药材以及东航上航国旅等国企,并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通过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管理团队交叉持股的“金三角”体制,这些企业的动力、活力、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都在3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达到50%以上,为绿地集团整体持续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绿地之所以能够通过参与央企和地方国企混改,来实施并购重组,并实现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主要得益于:
    一是顺应政策导向,复制绿地模式。
    我们在参与央企和地方国企混改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和地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导向,并将自身多年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全面复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使相关企业改革发展得以“少走弯路、顺利推进”。
    二是着眼企业发展,实施增量改制。
    与以往国企改制多采取存量国有产权转让方式不同,绿地参与央企和地方国企混改一般采取的是增资扩股、做大增量的方式。通过注入现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改制后的资本实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三是上下改革联动,混改与员工持股相结合。
    在绿地的推动下,相关企业母公司和一级子公司均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达到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效果。通过大力推进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使团队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强化了激励约束,增强了企业活力。
    四是围绕战略主线,注重产业协同。
    经过多年发展,绿地形成了房地产与大基建两大产业比翼齐飞的发展局面。我们重点参与了一批基建类企业的混改,完全符合绿地“大基建”战略方向,有利于增进产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