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提升高新区创新力 ——基

    2020-04-07 16:12
    国家高新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肩负这一国家战略的关键在于把握价值创新型逻辑主线,从高新区创新力提升的视角加以考虑。本文从构筑高新区内源型产业集聚模式来揭示高新区创新机制与发展动力。
      一、高新区从产值增长型到价值创新型逻辑主线
      1.产值增长型模式。一般认为,产值增长型模式是指高新区追求产业产出数量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短期内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实惠,进而有利于做大做强GDP,因此比较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如果地方政府都追求这一发展模式,那么全国高新区无疑就形成了产值增长型格局。考察中国高新区30年的发展轨迹发现,绝大多数高新区在追求总量扩张上都显示出共性,即以工业产值增长取得经济实力,有的甚至堪比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全国高新区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91-2010年间56个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2010年园区生产总值达到2827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7%。
      目前,中国高新区的工业增长仍然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高新区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10%,未来12年占比接近1/3,高新区实际上成为地方政府追赶型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其功能作用甚至超过了经开区。根据高新区年鉴(2011)提供的资料,当年全国56个高新区中有20%的高新区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西安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1%,成为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高新区。这意味着中国高新区是先搞产业和产值,再考虑创新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将高新区作为地方工业增长的工具。
      2.价值驱动型模式。价值驱动是一个经济体在动态条件下以价值增值形态出现的质量全面提升,其增长途径是依靠知识与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形态是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价值驱动型模式表现为4种方式:技术领先型、品牌主导型(品牌名称与品牌标志)、人才保障型、知识管理型。其中,技术领先要求以核心技术催生发展业态,品牌主导要求重塑行业标准,人才保障要求智力引领,知识管理要求优化配置知识资源。价值驱动型模式的产业载体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制造业,而是代表新兴产业业态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价值驱动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价值提升带来突变性发展效应,是基于创造性毁灭带来的发展变革。高新区是所有经济功能区的最高形态,这就决定了高新区价值创造的核心要求。许多成功的高新区提出了基于本区域核心价值的发展定位,例如广州高新区提出打造世界研发中心、全球创新枢纽、全球知识经济高地,目前建立起两城(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一岛(广州国际生物岛)的战略性创新平台,这意味着广州高新区将用知识密集型产业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说过,创新不仅是新组合,更是毁灭性创造。而实现创新的途径不外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最终形成创新链条,创新链条的完成经历5个路径:企业链—产值链—产业链—管理链—价值链。
      3.价值创新型生成。创新型国家或地区具备四个重要特征:创新投入高,R&D投入占其GDP比例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并拥有一大批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产业群。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指向显然在于创新力提升,其途径是打造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区。在全球化条件下,高新区内源型产业发展动力由社会网络的学习知识驱动、技术创新机制与制度安排等机制所构成,其本质在于集群性产业结构优化与价值份额提高,核心发展目标是产业升级并带来价值创新。
      基于知识溢出的驱动模型,提出理论模型假设。假定在一个高新区内有两家企业,一家是原生企业,另一家是模仿企业。在同一个产业集聚区内,原生企业与模仿企业呈现两阶段博弈。先行企业与模仿企业面临共同的市场需求,但因初始投入存量及投入品技术含量有差别,因此两者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从而其市场份额差别较大。根据对上述两个企业行为观察(此处省略数学模型推演),在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基于知识技术溢出条件下,由于原生企业与模仿企业的相互竞合,使得集聚区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与跟进,取得知识溢出下的外部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最终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力提升。由此我们发现,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具备鲜明的发展特征:(1)拥有典型的创新空间及其载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创新指向的专业化园区模式;(2)园区内拥有一大批本土根植性民营科技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能力并致力于产业化发展;(3)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关联、上下游产业链条链接并形成利益共同体关系;(4)园区政府善于超前引领与谋划推动,在创新环境的打造与产业建设的提升过程中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二、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加速高新区创新力提升
      高新区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不仅带来创新空间增强,而且在创新环境影响力、创新能力互动化以及创新效果整合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增强创新空间显示度。现代集聚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区域和城市发展体系中,不断产生“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而且“中心”与“外围”的角色相互变异,“中心”不发展就沦落为“外围”,“外围”集聚优势发展后就可能演变为“中心”,因此把握“中心”发展机遇至关重要。高新区要不断形成自身强大的创新中心地位,并以创新引擎辐射外围区域,形成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例如,对于广州高新区来说,未来实现创新优势集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把握空间创新,不断强化“中心”发展地位,具体载体是两城(科学城、知识城)一岛(生物岛)。特别是以中新知识城为创新中心引擎,并以“两城一岛”为轮轴发展空间体,重新构筑园区创新驱动的合力平台,将世界级企业与珠江港口联动,同时配以广州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进一步对园区进行产业转型与创新,重点发展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物流业,并且要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加快实现高端知识型产业园创新发展。同时,加快建立广州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聚示范区(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生态产业试点园等),以加快提升高新区产业创新步伐。构建创业孵化器、大学科学园和软件园等载体,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基地。在培育内源型自主创新企业的同时,通过移植的方式,吸引国家和省市的重点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和大学迁入区内,并为这些机构提供土地、实验室和资金等多方面扶持。把握西方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功能开始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有效发挥已有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聚集的效应,引进一批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进而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重要承接基地。顺应经济、创新、人才全球化发展趋势,立足高新区产业基础和中新知识城跨越发展优势,以推动区域产业高端化、特色化为根本宗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构建“企业成长、载体建设、科技金融”新型产业促进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新高地。
      2.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强化创新环境影响力。国家高新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与制度创新,尤其是高新区自身的制度创新更为关键。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与研发投入加大,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的内源集聚,带来了技术持续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国际经验往往提示了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即当一国产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提升本土企业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因为高新技术或者核心技术是不可能引进,不能用所谓“市场换技术”模式推动,惟一的途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与高端发展能力,并以此推动产业及其结构的全面升级。这就是国家高新区内源集聚的关键,也促使高新区需要以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实现发展。
      在政府创新制度安排下,高新区能够有效吸引和催生本土自主创新产业,并且形成相互关联性产业集聚,通过关联作用与知识溢出来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力提升。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历史、偶然或人为因素→主导核心企业形成→通过外部经济与技术溢出→大量关联企业跟随→本土产业集聚区→本土产业及其结构升级和创新力提升。历史、偶然或人为因素表现为具有区位、资源禀赋、政府支撑及政策效应等多方面的优势因素,特别是政府主动参与、牵头组织与发动,对于内源产业集聚产生与发展较为关键。在此前提下,主导创新企业产生与壮大,利用品牌推广效应进一步发展,形成较为强大的创新发动机。创新环境催生主导产业产生与发展,并由其知识溢出与示范效应,扩展区内企业的创新发展,大量关联企业模仿与跟进,促进区域范围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3.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促进创新能力互动化。新时代高新区创新空间的再造,需要整合现有的高端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高新区创新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与份额。例如,对于广州高新区来说,主要是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900家跨国公司和111家世界500强企业,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以贴牌为主的集群内企业从OEM方式(没有自我品牌的产品开发和制造)向ODM方式(自主产品设计和营销)转变。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产业选择不仅要保持创新型制造业优势,而且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智能服务业上做出努力。加快高端服务业与高新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具备持续创新动力的发展区域。推动高新区企业及支持性机构联姻,包括建立企业科学发展俱乐部、企业家协会、主题创新研讨会;建立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定向交流机制。智慧社区的建设包括几个方面:网络社区、数码社区、企业社区(具备高端企业集聚)等。
      4.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带来创新效果整合力。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带来创新效果和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高新区不仅注重产业的集聚集群化发展,而且更加注重内源型产业的高端化、多元化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园区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大大提升高新区创新力和竞争力。2008年,科技部统计的54个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突破6万亿元,达65985.7亿元,比2007年增长20%。到2015年,146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超过3.6万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45%。2015年集聚度超过50%的国家高新区有18家,超过30%的有40家,超过20%的达到58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中所占份额逐步凸显。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达30%以上的有19个。内源集聚带来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的根本提升。高新区积极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三、从多维视角打造高新区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
      未来高新区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目标是:尽快提高产业发展的战略竞争力,即在核心价值链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价值链条从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本土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代高新区谋取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加速推动知识驱动下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知识驱动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学习)、创新与使用(知识消费)为主要途径的人类行为活动,其核心标志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知识经济发展。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知识驱动有效地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1)加速知识驱动的全球性与产业扩散,利用国际、国内高端产业总部谋求产业的创新集聚,这是提升产业创新力的重要环节。(2)加速知识驱动的高知识性与产业软化,推动第三产业(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和高加工度化过程和技术集约化发展。(3)加速知识驱动的可学习性与产业创新,实现国家高新区企业之间互学习交流,促使企业通过创新投入来开发新产品或改善现有产品性能,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以及产业融合。
      2.加速推动合作行动中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创新产业集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产业集聚区内各个成员间有意识的合作和技术扩散效应,通过相互竞争与合作带来产业升级。一方面,高新区通过对企业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合理定位,为企业间实现竞争合作提供可能;另一方面,高新区区域环境和文化也为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提供可能,因为产业集群内在的反映了内部组织之间、个体之间以及组织和个体之间复杂的社会文化关系。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在观念上要从单纯的竞争理念向合作竞争理念转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内部合作、外部合作,从国内合作到国际合作,推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性能较好地实现,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合作行动的主体是高新区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及其内部成员,努力践行Et-zkowitz(1997)“三螺旋理论”,促进高新区“大学-企业-政府”三者动态的、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形成三力交叉、螺旋扭结的创新网络关系。
      3.加速推动技术创新中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创新产业集聚的核心环节是推动集聚区内创新环境体系的形成,其目标是按照全球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进入,并且沿着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条,形成自主创新特色产业群。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发展路径是,利用经济全球化条件将各类优势资源集聚起来,形成具有地方专业化特色的产业集聚群,并将集聚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某一高端环节,推动价值链条首先提升国内链条,再提升全球价值链条。企业作为区自主创新主体,其自主创新活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直接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转型。区域生产周期取决于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命周期,在区域经济中起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衰退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兴衰。随着技术成果和信息资源的扩散,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接受创新能力的同时,不但产生了对创新产品的更大需求,而且也以极大的热情直接投入到研发的活动中。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本企业特有的专用性技术的研发时,创新组织就慢慢转变了角色——转变成了以传播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和深层次科研产品研发的活动组织者。
      4.加速推动制度安排下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政府管理制度创新是中国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作用体现在:一是支持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支持产业集群中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三是提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加快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切实抓好产权保护,维护企业专有独创利益。这样有利于加速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的过程,以提高创新能力。要全面提升专业市场的配套。高新区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个集产品创意、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是加快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有效方式。
      5.加速政策创新下的内源型创新产业集聚发展。(1)价值驱动转型需要创新政策。正如制度重于技术一样,创新政策重于创新投入,制度安排远远胜过政府投入。高新区创新政策要做到客观(科学管理)、公平(法律服务)、宽容(允许失败)与便利(公共信息平台),使得创新型企业无忧无虑地实施价值驱动。(2)价值驱动转型需要政策一以贯之扶持。在价值驱动管理中要强化高新区创新政策的靶向作用,以功能性政策和倾斜式政策交错使用,所有公共政策要公开透明并始终贯彻落实。(3)价值驱动转型需要变革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在国家宏观层面进行框架设计,建立有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这一机制表现为,建立龙头型高新区,实施辐射带动策略,形成东、南、西、北、中全方位的创新龙头。另一方面,要改变现有高新区管理制度,减少产值增长性考核指标,多增加产值驱动性创新指标,包括高端人才、发明专利、技术销售收入、品牌发展等指标。(4)价值驱动转型需要构建投入体系。在创新产出长周期内,务必要构建一个投入体系,以确保创新的可持续,直到投入与产出达到良性循环为止,特别是在新时代高新区企业有强大的创新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