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国家高新区创新全过程

    2020-04-20 17:40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设置的特定区域。经过30多年的建设,营造了激励创新创业、服务企业经营、推动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高新区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创新全过程,构建以“双创”生态为生态核;产业生态和人文生态为生态体;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合作生态为生态圈的“一核两体三圈”新生态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路子,将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锋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主力军。

     

    一、新理念要求国家高新区始终突出一个“生态核”:
    贯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新理念,构建“创业带动创新、创新驱动创造”的“双创”生态。
    国家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和高效率创新体系,当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先锋队。
    1.始终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的永恒主题。
    (1)坚持国家高新区战略定位。新时期要按照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全面培育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前沿阵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要地的“四地”要求来确定战略定位。
    (2)构建创新发展政策体系。构建“1+X”的创新政策体系,形成横向覆盖“产业链”、纵向覆盖“创新链”的政策网络,激发“双创”活力。“1”即制定一个纲领性政策,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各相关领域;“X”即配套出台支持特色产业、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引进等多个维度的若干专项政策。
    (3)加强创新能力量化管理。编制国家高新区创新指数,对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的量化评估,并以此指导创新发展。
    2.始终把“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的首要任务。
    (1)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扎根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转变。
    (2)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加大对企业发明创造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开展技术并购和集成应用。
    (3)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加大产学研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建设,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爆发性企业的培育与挖掘,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生力军。鼓励国家高新区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构建大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
    (4)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障碍,推动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培育专业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始终把“培育创新平台、优化科技服务”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抓手。
    (1)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梯度孵化体系。支持知名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细分领域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社区、创业综合体等综合性众创空间。发展创新型孵化器,推广“孵化+创投”“互联网+”等创业服务,建设“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新型创业空间。优化加速服务机制,发展企业总部型、技术中试型、专业园等加速器,引导加速器服务向定制化、精准化、柔性化方向创新。
    (2)优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众包、众筹等研发服务新业态,通过发行创新券引导各类平台向社会开放服务。搭建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综合性技术交易机构、行业技术转移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交易中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中心等平台等。
    (3)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贯通创新周期的新金融,推进“资本+科技+产业”三位一体,打造新型科技金融业态。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产业链融资等新型融资服务。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打造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4)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国家高新区要积极承办或举办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性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创新创业。
    二、新理念要求国家高新区牢牢把准两个“生态体”:
    (一)贯彻把协调作为品质发展第一导向的新理念,构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新旧动能”的产业生态。
    国家高新区要按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方向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新增量和新供给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坚持新导向,把构建产业生态作为高新区推动质量变革的新使命。
    (1)坚持改革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家高新区培育新动能的动力与活力。
    (2)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发挥“双创”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可推广复制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3)坚持融通发展。将国家导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强化创新主体、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和社会协作,推进国家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融通发展。
    2.瞄准新目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高新区实现效率变革的新方向。
    (1)促进新动能培育的双创动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交互创新态势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断提高。
    (2)新动能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
    (3)满足新动能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政府服务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包容和支持新动能培育壮大的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3.明确新任务,把转变方式、转换动能作为高新区加快动能变革的新优势。
    (1)加速新生产要素有效集聚流动。国家高新区要探索“校企互动、人才流动、资本接力”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完善壮大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深入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增量带动存量,不断以新的增量带动存量升级,以产业强带动经济强,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升级。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造“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新组织、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与传统模式、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相结合,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率先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
    (3)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强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谋划未来产业布局,主动培育高端装备、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改革风向。按照技术、产品、标准、组织方式国际化标准,推动园区产业向“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转化。
    (4)推行全面深化改革。优化鼓励创新的监管服务机制,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新经济产业准入制度,及时将新业态、新产业纳入统计调查和政策支持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股权等登记条件限制。构建“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建立智库参与的决策咨询制度。
    (二)贯彻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文生态。
    国家高新区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创新人才蓬勃成长、创新成果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1.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文生态,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深刻理解人才强国重要意义。国家高新区必须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推动“人力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2)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国家高新区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
    (3)积极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国家高新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文生态,必须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型人才。
    (1)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研究制定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政策体系,积极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着力引进一批从事国际前沿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顶尖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
    (2)大力培养、集聚急需紧缺人才。更大力度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建立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职业院校、高校深入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定向计划。大力集聚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着力助推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在重点学科领域培育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育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
    3.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文生态,必须努力营造“容才、施才、成才”的良好环境。
    (1)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创业“新四军”发展壮大。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孵化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2)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把人才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和综合能力等标准的评价体系。
    (3)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引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实行“一卡通”试点,对急需紧缺人才不设数量限制,优先审批,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通道。组建企业家俱乐部,组织行业高峰论坛、博士沙龙、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法律法规,维护人才合法权益。
    三、新理念要求国家高新区全力营造三个“生态圈”:
    (一)贯彻把绿色作为持续发展第一抓手的新理念,构建“科技产业城市人文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
    国家高新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创新要素更集聚、双创动力更活跃、配套服务更完善、生态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1.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自然生态顶层设计。
    (1)规划布局上坚持绿色标准。按照绿色发展和“多规合一”的要求,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2)土地使用上坚持集约原则。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坚持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优化国家高新区用地结构。
    (3)基础建设上坚持产城融合。提升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配套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根据主导产业需要,跟进相关配套产业建设。
    2.突出绿色产业发展,夯实自然生态物质基础。
    (1)产业发展上遵循“高”“新”方向。坚持以专业园区为支撑、依托板块带动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2)项目布局上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坚持绿色招商理念,严把项目入口关,实现项目引进低碳化。严格限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符合绿色发展方向、满足产业链需要、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坚持链条式招商,构建废弃物综合利用平台,搭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链。
    (3)经济发展上倡导绿色循环。鼓励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完善多元、清洁、安全的能源系统,强化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
    3.把握绿色社会需求,营造自然生态和谐环境。
    (1)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大数据园区,实现国家高新区宽带网、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等网络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并推进建设数据中心、云端设备、应用编程接口等云端设施,加快终端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服务。
    (2)建设新型空间。以低碳产业和智能信息设施为基础,强化科研、生产、商务功能有机组合,建设生活设施完善、社交接触频繁、创新创业活跃的 “科技+产业+生活” 新型社区,创造适合各类创新创业人群交际、交流、交往的新型空间。
    (3)培育绿色文化。将绿色发展纳入国家高新区核心价值目标体系,落实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公众监督的绿色经济运行机制。
    (二)贯彻把共享作为检验发展第一考量的新理念,构建“公平法治正义、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态。
    国家高新区在发展经济、培育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发展职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1.国家高新区社会生态就是要不断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2)坚持发展问题导向。(3)坚持落细落小落实。
    2.国家高新区社会生态就是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集新闻资讯、社会服务、网上政务、民生服务等于一体的网络政务平台。探索推动“微信政务”创新运用,利用微信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2)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整合流动人口卫生计生等均等化服务资源。
    (3)建立网格管理体系。建立起“街镇一张网、管区一大格、社区几小格”,覆盖全区的网格化、扁平化管理体系。建立一支能够承担各项基层综合性服务管理职能的全科网格员队伍,实现“一员多能”。通过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确化、精准化、精细化工作目标,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能。
    3.国家高新区社会生态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加强法治园区建设。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经济合同审查和法律顾问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律评估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2)加强平安园区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建立行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防控行业公共安全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
    (3)加强和谐园区建设。通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贯彻把开放作为赶超发展第一选择的新理念,构建“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合作生态。
    国家高新要坚持开放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率先形成开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平台,建成世界一流园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1.以扩大全球链接辐射为导向,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1)提升区域辐射能力。突出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将率先形成的先行先试政策与体制机制向周边区域推广共享,深化与当地区域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通过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或合作联盟、布局跨区域产业链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整体水平。
    (2)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国家高新区与全球创新高地建立战略合作,加速世界级的创业团队、资本、技术的双向流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强化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链接能力,创新企业全球化众筹、服务全球化众包、产品全球质量追溯等合作机制,探索创新型人才跨国界、跨区域、跨体制流动机制,汇聚世界级创新成果、创业团队、创新资本。
    (3)建立国际营商环境。谋划出台有利于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贸易、保税服务、外汇相关政策。引进与培育一批国际商事商务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政务服务体系。支持国家高新区完善国际化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国际化园区与社区,营造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国际文化氛围。
    2.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1)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拓展发展新空间。顺应国家高新区产能输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需求的新趋势,通过经贸合作、产业投资等方式,推动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和布局,为更好地发挥创新功能、发展外向经济提供广阔的空间。
    (2)深入对接“一带一路”端口,把握合作新机遇。国家高新区要借助和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国际机制,畅通区域合作渠道,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国家对外援助、对外工程承包等合作机遇,推动国家高新区在资本、品牌经营、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的产能合作。探索与沿线国家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园、海外科技园、边境产业园等海外园区,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3)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布局,提供发展新动力。国家高新区要积极优先承接国际产业链高端环节、龙头企业和核心项目,着力吸引众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中高端。
    3.以“走出去”“请进来”并重,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1)鼓励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开展海外兼并收购、新兴市场拓展、海外投资布局等活动,完善全球研发体系和销售网络,主动“走出去”拓市场。推动园区中小企业与央属国企和跨国公司合作对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组织、产业联盟,整合行业内相关资源“借船出海”“抱团出海”“集群出海”,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
    (2)支持项目高标准“请进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探索设立境外招商机构,开展海外推介活动。制定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针对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招商活动以及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活动,推动国际性的大公司和高端产业集群的入驻,把高新区建成跨国公司投资的大项目聚集地。
    (3)提供政策高规格“相配套”。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行”相结合方式,加速政策和战略对接、企业和项目对接、资金和人才对接,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创制活动。建立健全国际科技合作、经贸劳务、投资建厂以及基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改革企业“走出去”审批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