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关村:建高端创新平台,促“双链”融合发展

    2021-02-19 09:46
    2月5日,记者来到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江苏中关村)看到,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江苏中关村联合共建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设备投资超过1.5亿元,已建成5万平方米研创场地,以及全程干房环境的动力软包、方形铝壳、圆柱、小软包电池等4条中试线。
      该研究院投运2年来,服务行业内企业已超200家,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过1亿元,申请发明专利54项,还孵化成立了5家新型储能科技公司,被评为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高新区建设目标,以高新区争先进位和国高新创建工作为主线,矢志不移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攻坚克难,为江苏中关村加快打造成为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型特色园区贡献力量。”江苏中关村分管科技负责人说。
      高起点布局高端创新平台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行业内顶尖科研机构,高起点布局高端创新平台。这是园区在提升创新水平上的一个有效做法。
      用江苏中关村科技负责人的话来说,“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依托特色鲜明的产业和高端创新平台形成了引才聚才‘强磁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促进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聚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建设了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江苏中关村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等5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和产业紧密结合,有效引领和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院士和李泓研究员领衔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围绕国家、地区和企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战略需求,集聚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研发人员,以发展引领未来的具有实用化前景的先进储能技术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从原始创新、技术培育、工程放大、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我们研究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院所、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其中,与多家优势企业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已开展高性能正极、高容量负极、钠离子电池等多个项目的研究,还与西门子联合共建了工业4.0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为核心,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推动电池产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迈进。”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牵头申报的“高比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获省重点研发重点项目立项,参与申报的“MEMS用硅基薄膜固态电池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并与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了7个科学家工作室;与东莞散列中子源、合肥国家同步辐射中心、北京怀柔国家科学城开展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形成联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双链”融合园区发展显特色
      2018年8月,由园区和中科院物理所共建的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注册成立。中心是中科院物理所“一村三湖”布局的重要一环,主要瞄准前沿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等功能,助力园区在前沿科学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被列入2020年苏南自创区省市共同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建设项目。
      目前,该中心已引进包括5名院士、11名研究员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首批在园区实施的科技成果包括固态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钠离子电池等国际先进技术,打通了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开始工业化量产;“室温磁制冷”、“新一代近室温热电材料与模块”等项目也已布局完成。
      同时,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异质结光伏设备、热电材料、硫化物固态电池、医疗电池、预锂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专业软件开发服务等项目合作。
      江苏中关村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高端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园区已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突破。
      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完成了2亿瓦时固态电池产线建设,并开始量产投入运行;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通过下游龙头电芯企业认证,并取得批量订单,并实现销售超3000万元。
      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钠离子电池在电动自动车、储能电池领域得到有效验证,开始量产,世界首个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在园区成功启用。
      如今,园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双链深入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知名的储能产业科创中心”。目前,产业链现有50余家企业,其中已有21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中关村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2016年从零开始起步,到2020年,产业链销售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已经形成国内最完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创新型企业集群,预计到2022年,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