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五周年成就斐然

    2019-12-13 16:23
    五年来,江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以气壮山河的江苏奋斗书写了气势恢弘的精彩答卷。
     这些“第一”让人印象深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省区第一,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全国第一,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拥有高校数量全国第一,第一个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全国第一,“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数量全国第一……一系列“第一”,矗立起“强富美高”五年奋进的“鲜明标杆”。
    这些“突破”让人倍感振奋:总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项目落户南京,创造了两年内由开工建设到实现量产的“台积电速度”;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北沿江高铁已形成可研评审意见,沪通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徐宿淮盐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通车在即,“轨道上的江苏”呼之欲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的江苏自贸区获批……一项项“突破”,浇筑起“强富美高”五年奋进的“厚实基座”。
    这些“数字”为人津津乐道:2018年,全省GDP总量达9.2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超过了世界排名第15位的墨西哥,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63%,全国百强县有24个在江苏、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199.4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72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脱贫目标;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7.7个百分点;104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较2014年提高6.8个百分点,太湖治理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329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文化站1279个……一串串数字,标示着“强富美高”五年奋进的“生动注脚”。
    8000万人民、1000万市场主体、1000万知识分子、100多万科技人员、数目众多的产业工人、现代农民,一起奋斗、一路奔跑,汇聚成建设新江苏的万千“金线”,共同织就新江苏的华美“苏绣”。
    强交通就是强基础,组建港口集团、铁路集团、机场集团,规划建设一批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苏北各市快速进入“高铁时代”,全力构建“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新图景。实体经济是江苏发展的“定海神针”。抓制造就是实“家底”,大刀阔斧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变“小巨人”为“巨无霸”,化“江苏制造”为“江苏智造”“江苏创造”。创新大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上,出台“科技创新40条”“知识产权18条”,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主攻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给“非规划创新”留口子,为“无用之用”搭舞台。一股股强劲动能喷薄而发,江苏发展的“摩天大楼”地基稳固、安如泰山。
    聚焦“为全国发展探路”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谋而后定、定而笃行,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小康收官战,在苏南六县市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现代化路径。放眼“长三角的江苏”“中国的江苏”“世界的江苏”,摹景雄阔、寄寓高远,建设高质量产业体系的引领区,形成高层次科技创新的聚集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推进“六个一体化”中凸显江苏风范。对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切问近思、常怀远虑,紧扣高质量发展“急需”、民生关切“必备”,强化制度建设,为“中国之治”贡献江苏智慧。江苏发展的“宏图远景”可触可感、可望可期。
    江苏发展可圈可点,江苏奋斗可歌可泣;江苏经验可书可写,江苏启示可照可鉴。今年5月,江苏决定在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这意味着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迈出新的一步。
    解放思想一直是江苏发展的一大法宝。针对一些人“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江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发出“九个有没有”的追问,引导全省上下不因先发优势而“盲目乐观”,扫除一好百好的“认识盲区”,走出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力戒能拖则拖的“侥幸心理”,摒弃图一时之快的“行为短视”,摆脱一味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破除各自为营的“视野局限”,克服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整治简单克隆的“形式主义”,推动解放思想向深处拓展。解放思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再创一个火红年代”、摆脱“地市级思维”、破除“苏北意识”、跳出“城河思维”、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极目大江南北,解放思想成为推动发展的“最强音”。在新起点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同样需要以思想领先赢得发展率先。
    江苏以改革为针,以创新为线,一针一线、绵绵用功,织就一幅改革创新的“璀璨云锦”。实施“不见面审批”“3550”改革,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优的营商环境;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以“最严监管”保障绿色发展;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蜗牛奖”“骏马奖”形成奖优罚劣闭环,“政治体检”建卡立档,作风建设“永不打烊”,展现全面从严治党“首提地”的担当作为。
    下好抢抓机遇“先手棋”。江苏每一步跨越都是对机遇的“深耕”。抓住改革开放春风浩荡大机遇,江苏赢得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抓住全球要素重组、世界产业转移大机遇,江苏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机遇,江苏取得了创新型经济的“长足进步”。机遇如行船遇顺风,抓住了就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失去了则是“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在新起点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抢抓全球产业深度调整、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等重大机遇,把握机遇“窗口”,抢占机遇“风口”,“未”中寻机,化“危”为机,最大程度释放战略叠加的杠杆效应。
    南船北马交接,吴韵汉风交融,“一带一路”交汇,江河湖海交织。交汇是江苏的区位优势,是江苏的文化气质,也是江苏的潜能所蕴。水韵江苏,时代交汇。百年以前,江苏境内第一条铁路沪宁铁路全线通车,开启了江苏发展的“铁路时代”;再过几天,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正式运行,将实现苏北五市全部通高铁的“历史飞跃”。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扬帆起航踏浪而行,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