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新趋势的战略思考: 变局中怎样抓住新机遇?

    2021-07-13 15:07
    产业园区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但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6月26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徐泾镇人民政府承办,以“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地方政府、学界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分别从政策视角、理论视角及实践视角共同探讨了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目标与路径。
     “我国的产业园区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一个‘存量时代’,如何优化整合园区已有的资源,形成具有自主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至关重要。在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也拥有许多转型机遇。”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存量时代”的四大趋势
    如今,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发展经济,都离不开产业园区这个重要的载体。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趋势下,产业园区究竟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任浩指出,在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面临“全球疫情”“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重构”三大不确定性因素,但同时也面临“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时期国际开放合作”三大机遇。
    基于这一判断,任浩从“范围”与“变动”两个维度,勾画出了驱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矩阵,并推导出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的重大趋势:园区发展模式生态化、园区运营管理融合化、园区商业模式多元化和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看来,疫情爆发加速了“产业园区”向“创新家园”转型的速度,其中“创新”“青年”“绿色”“智能”“精神”这五大关键要素是产业园区破除两难境地的利剑。
     “以‘绿色’为例,我之前研究了全球22个最顶尖创新园区的专利数量和园区的自然品质,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几乎所有的专利数和园区的自然品质是完全正相关的。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对于创新人才、创新家园的重要性。”吴志强说。
    他强调,“创新家园”未来可以更好地汇聚青年人才、增强城市软实力、破除两难境地,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园区品质。
    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指出,中国高新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全球技术封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新危机,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高新区在“创新、产业、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迎接新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数字经济可能成为中国高新区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
    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看来,中国正面临着“生产和贸易的实体经济面临重大变局,全球金融和宏观经济治理出现困局,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出加速‘革命’新局,国际力量对比步入深刻调整格局”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发展格局。
    他指出,中国开发区需要全面、科学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更加强调自主创新。
    产业园区如何破局?
    在产业园区加速转型的今天,产业园区如何应对众多的难点与痛点。本次论坛从园区、运营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应对双重冲击的成功经验。
    重庆市涪陵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波表示,为应对双重冲击,涪陵园区的经验是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推行全域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园区企业度过全球经济寒冬。
    对于园区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关键在于坚持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科技与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等融合创新,赋能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徐泾镇镇长陈瑜看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除了原有产业生态外,未来必须更加注重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华鑫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雪松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园区经营面临“变化”与“效率”的双重痛点,园区在快速落实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需要更好地满足、响应、匹配不同类型客户的多重诉求。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上海)主任赵晓蕾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工业园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得到了体现。工业园区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后疫情时代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她强调,在国家“十四五”创建绿色创造体系的目标引领下,工业园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建设标准是重中之重,推动产业园区绿色转型,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