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2021-04-14 17:36
    落下帷幕。与一般研讨班不同的是,本次研讨班由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意在让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走出长三角,“辐射”全国。
    自2019年11月1日示范区揭牌以来,这片包含青浦、吴江、嘉善共2413平方公里的长三角一体化“试验田”,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吸引全国目光。40名干部取到了什么“经”?未来又如何借示范区“他山之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去年11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去年12月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再次对示范区建设高度评价,希望全国各地到示范区学习。此次研讨班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揭牌仅一年多,这块沪苏浙交界处的示范区到底能示范什么?
    记者了解到一个小故事。2月2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翁文星拿到了一张特殊的证件——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作为苏州华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文星获得的是上海面向非在沪工作外籍人士颁发的首张海外人才居住证。有了这张证,翁文星可以享受到上海市海外人才优惠待遇,让他在示范区内工作、生活更有归属感。
    在苏州工作,却可以享受上海待遇,这背后是示范区人才制度的创新。截至2020年年底,示范区已形成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成果,包括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亮相;生态环境保护从“三不管”到“三统一”;医保一卡通2.0版,两区一县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
    仅有制度创新还不够,还要有让三地老百姓感受度高的项目。2020年,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示范区60个项目亮点纷呈。在生态环保方面,青浦、吴江共同启动环元荡生态岸线示范段建设;在互联互通方面,东航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不仅使江苏吴江到上海青浦的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还探索出一整套跨域工程项目的实施办法;在创新发展方面,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已开工,建成后预计导入3-4万名科研人才;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成启用,为优质医疗资源异地共享创造条件。
    示范区是如何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的?“2020年这一年,在执委会办公楼里开了1079场会,参会人次达19386人,基本上一天就有4个对接会和工作讨论会。距离最远的一次会议1.2万公里,是执委会、开发者联盟和北德地区汉堡商会的对话……”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透露的一组数据,成为示范区建设者们共同努力与担当的生动注解。
     “区域协同,确实很难。但如果想明白了,也就没那么难了。”观摩研讨班上,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将示范区的探索和盘托出,“一是把握好‘自留地’和‘责任田’的关系,各省各市要有大局观,甚至有时需要牺牲一点‘自留地’的利益,来种好‘责任田’。在方法上,要注意‘求大同’和‘存小异’,比如长三角三省一市在部分问题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达成一致的问题先解决,分歧之处先搁置研究,再不断推进,以此实现从0到1的跨越。此外,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上要‘双轮’驱动,制度创新不能停留在纸面,要通过项目来显现,并且通过项目建设来倒推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