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浦东新区建设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2021-07-22 15:09
    “科技部将推出四方面举措,大力支持浦东新区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球影响力,加快建设成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在7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绘制了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蓝图。“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是浦东新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许倞介绍,科技部推出的四大举措将为浦东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作出更多努力。
      一是支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头雁”作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科技部将聚焦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引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孵化基地的建设,建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强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二是发挥好浦东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浦东新区牵头建立区域联合攻关机制。科技部将支持长三角各类创新主体在若干战略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协同攻关机制,加强区域分工协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科技部还将支持浦东发挥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升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的策源能力,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产业赋能实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同时继续支持浦东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三是支持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在脑科学领域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探索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有效模式。科技部将持续支持“上海浦江创新论坛”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平台。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支持推动国家在浦东设立的研发机构可以实行上海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的相关规定,支持浦东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依章程管理、综合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试点工作,赋予浦东在外国科技人员来沪工作管理方面更大自主权。
      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浦东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近年来,浦东挂牌设立了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建成了集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港。同时,浦东不断加大人才政策的开放创新力度,率先试点外国人才薪酬购汇便利化、外国人才单独参加医保等政策。
      目前,浦东在建和拥有的大科学设施有10个,各类外资研发中心有249家,各级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有717家,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55万。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重点是不断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四大体系。”四大体系分别是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全链条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覆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这四大体系也是浦东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优势。”翁祖亮说。
      翁祖亮认为,要完成中央赋予的引领区建设重大任务,必须要进一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向全球引才聚才。他介绍:“下一步,浦东还要争取开展外国人才‘一证通用’改革,建立浦东新区外国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争取承接外国高端人才审核权,逐步放开专业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
      翁祖亮提到,浦东经认定的孵化机构目前有170多家,一批龙头企业设立了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来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围绕创新链部署研发服务链,浦东已在研发服务、计量测试、检测认证以及成果转化等环节建立了200多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未来,浦东科技创新的“磁效应”和“场效应”将不断增强。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