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企业加快发展的研究与对策 ——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20-08-14 17:58
    今年来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经济下行形势严峻,为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以便更好地优化服务,做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共同推动企业在后疫情时期加快发展。笔者以海安开发区为例作了研究分析。
    一、当前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形势
    从全球形势看,当前境外疫情依然严峻,全球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缓慢,大宗商品市场也面临考验,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从全国形势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除个别省份地区以外,基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全区形势看,海安开发区外向度高,疫情对全区的影响还是不小的,1-6月份全区完成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7%。其中,规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8%。1-6月份,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
    这样的“喜人成绩”,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早就作出了预判:“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战胜这次疫情后,将更加繁荣昌盛。”“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明显、宏观调控能力强。有利于熨平疫情带来的经济运行波动,保持稳健前行的态势。比如,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雪中送炭。比如,今年来,全国各地区也纷纷伸出援手,给企业送上“及时雨”:积极帮助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加强项目服务保障;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熠熠发光。
    二是我们有超大体量的经济规模和物质条件来托底。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实力”引人瞩目: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10天左右就奇迹般建成;从“一罩难求”到目前全国日产口罩超1亿只,医用防护服84.2万余套,等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是我们战胜疫情、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
    三是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和内需来保障。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4亿多的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1亿多个市场经济主体,41.2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让我们攻坚克难谋发展更加从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得到巩固。就拿餐饮业来讲,我国餐饮消费市场全球最大,去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这么大体量的市场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改变。所以说,我国拥有雄厚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会是短期的和有限的。
    四是我们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来支撑。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产业配套能力很强,上下游间的“链条咬合”、不同领域的“相互补位”,使中国经济底盘更稳。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虽然疫情冲击比较严重,但主要生产指标规模和体量还是非常可观。一些行业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
    五是我国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受影响有限,还有望迎来进一步激发的契机。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两个轮子。一方面,在与疫情较量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受影响有限,而且还有可能迎来被进一步激发的契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连续4年上升。此次抗击疫情中加快释放的旺盛创新力,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国家放宽市场准入,增强联动效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全方位开放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我国国家信用得到全世界资本的信任,未来极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新基建无疑会成为这些资本追逐选择的焦点。
    二、后疫情时期要坚定不移的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头雁”“总舵手”,企业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激发企业家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和潜力。疫情的冲击之下,几乎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一枝独秀,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比的就是谁的战略眼光更加长远,谁的企业经营更科学高效,比的是企业家的格局、韧性、耐力和坚守,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家精神。
    首先,要有信心,就是要在准确把握大势中坚定发展信心。当前,经济运行外循环“梗阻”,内循环“正在加速”,在这个时候,信心决心比什么都重要,要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加快转型,担当社会责任,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在分析国家经济走势中坚定信心。早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去年12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传递了给民营企业更多发展机会、给民营企业更多要素支持的强烈信号。围绕对冲疫情影响,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启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7个领域为重点的“新基建”。下放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领域“破冰”。继续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和公积金等,精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央对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是毫不动摇的,政策力度也是不断加大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投资动向,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并加以运用,这样谋划企业发展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发展机遇中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他强调,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复杂环境,今后一段时期内,出口受阻、订单下降、成本上升等现象,将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企业要及时把准发展机遇,借助“新基建”走“迂回”战略,大力拓展国内新兴市场,使外贸困境变“危”转“机”,确保企业订单不断、销售增长、利润增加。
    其次,要强后劲,就是要在加强技术改造中增强企业后劲。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要想使企业发展生生不息、历久弥坚,企业产品后劲十足、永立潮头,必须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持久动力。近年来,海安开发区通过深入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点燃了一大批企业家的创新激情。比如:联发设立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跃通获得科技部研发项目,繁华获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等,只有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才能更有持续性和竞争力。当前形势下,一方面,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环节、必然选择,谁先技术改造,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更大发展空间。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积极上项目、扩项目,大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提升原有生产线,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当前要加快装备改造提升,积极抢抓国家鼓励发展“智能制造”的有利时机,在“两化融合”、智能车间建设、“机器换人”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加快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经济形势不景气,这时投资成本是最低的,也是一次“抄底”的机会;疫情防控形势下,“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更加印证了“机器换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用足用好各级关于鼓励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主动与大院大所联合组建技术中心,或者挂靠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技术供给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积极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更高端。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要千方百计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上多做文章,在人才方面不惜重金,招引各类人才助推企业发展。
    第三,要借外力,就是要在借力资本市场和攀高联强中加快做大做强。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眼光的问题、格局的问题。新时代的企业家,格局有多大,布局就有多大,最终结局就会有多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力,走多元股权、产权开放之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借助资本市场之力发展壮大企业。加快企业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步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目前一些优质企业积极进军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后不仅可以催生裂变式发展,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从资本市场拿回“真金白银”,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是最划算、最安全的一笔资本。还有就是企业上市能扩大区域影响,上市公司这个头衔,是企业和属地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影响力。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利用手中的排污指标、低效土地、闲置厂房等资产,大胆开展高位嫁接、战略重组。部分企业担心别人来参股、控股,影响了法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其实失去一部分股权,得到的却是更高的技术、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利润、更强的企业。企业要树立“舍得”理念,积极主动的谋求对外合作的机会,舍得拿出优质资产,跟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大和裂变式发展。总的一条,就是企业要有大视野、大气魄,摒弃“惧怕、等待、独斗”等思维观念,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企业。
    三、后疫情时代,政府如何服务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对于真正的市场化的企业来说,服务比“优惠”更重要,服务远胜过政策比拼,越是发展好的企业,越是看中的是区域营商环境。海安开发区服务“名声在外”,疫情期间由于服务及时、服务到位,好多企业复工复产早于其他地方投入的项目,挽回了不少损失,也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赞誉。正在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一是要确保沟通零距离。为拓展政企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亲和度、便捷性,要建立了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分类建立了微信群,第一时间知道企业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问题。
    二是确保政策兑现不打折。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兑现就是一个体现的“窗口”,企业讲诚信,政府更要讲诚信。各级政策出台以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解读,让更多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切实做好资金安排、刚性兑付,只要企业符合条件,肯定兑付到位。还要做到各级政策同步兑现,在支持企业发展上,不仅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也要做“锦上添花”的事。广大企业也要认真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善于从“白纸黑字”中得到“真金白银”。
    三是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要通过不同途径大力宣传各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让企业家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受人尊敬的群体。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将本着关心爱护企业的角度,严格实施相关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和保护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发展热情,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增加企业的负担。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