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早行动、争主动,全面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
一、高规格动员部署,发出全面改革“动员令”
4月29日,召开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各县市区委、市属开发区党工委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审议通过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实施方案、12个未试点开发区改革方案及有关配套文件,推动开发区改革迅速铺开、高效推进。会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上来,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高度深刻认识开发区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决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勇于担当,动真碰硬,坚定不移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各开发区要迅速行动,全面推开,确保7月底前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完善顶层设计,打响全面改革“攻坚战”
(一)制定全市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有序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要求,落实落细《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潍发〔2019〕18号)。研究起草《潍坊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组织11个工作专班进行3轮论证审核,确定了全面推进开发区改革的工作原则、重点任务、时间安排和保障措施,特别是明确了19项重点改革任务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标准,拉起开发区改革创新的总体框架。
(二)一区一策制定12个未试点开发区改革方案。组织指导10个未试点开发区所在县市区委和峡山区、潍坊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研究起草12个省级开发区改革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对《实施方案》涉及的开发区代管镇街、“一区多片”、领导职数、内设机构等重点事项,由专班职能部门分别与省对口部门沟通对接,确保每项改革任务合规定、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
(三)大力度推进开发区“瘦身”。积极稳妥剥离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机构、人员、管辖面积、代管镇街“四压减”。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后,12个未试点省级开发区内设机构总数将由272个压减为69个,减少74.6%;人员数量由3900余人压减为1600余人,减少59.1%;代管镇街由8个减少为2个;管辖面积由1190平方公里压减为372.05平方公里,减少68.7%。
(四)突出重点推动开发区“强体”。研究制定《潍坊市国际合作园区创建和认定办法》,推动每个开发区建设1处国际合作园区。从2019年起,连续3年对实际利用外资额超过1亿美元且居全市前3位的开发区给予200万元奖励。围绕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确定的亩均效益、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特色产业四方面内容,推动开发区在打造人才高地、搭建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加强示范引领上下功夫。一季度,潍坊高新区到账外资4390万美元、增长29.7%,进出口87.1亿元、增长21.6%;滨海区到账外资2131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零),进出口68.3亿元、增长37.3%。
三、健全组织保障,强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一)明确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为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的“第一责任人”,靠前指挥带头干、领着干,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均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牵头改革任务的市直部门统筹推进本系统改革任务,确保在各开发区落地落实。
(二)建立督导机制。将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攻坚战”,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建立分组包靠制度,由市工作专班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组成11个督导组,对全市1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包靠,每月一督查、一调度、一通报,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
(三)强化考核落实。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实行“一月一点评”,随机抽取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为被点评对象,通过现场陈述、接受问询、领导点评等方式确定等级,切实通过考核“指挥棒”督促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