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昆山开发区集宿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07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集宿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昆山开发区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新路径,以样板示范的使命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和谐善治的全国一流现代化示范园区。

    一、基本情况

    (一)开发区推进集宿区社区化管理的优势

    开发区现有集宿区127家,其中,企业自持98家,社会面14家,国有、集体15家,宿舍总间数46509套,已入住33483套,可容纳27.9万人,已入住12.8万人,房间入住率72%,人员入住率46%。打造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市域样板,开发区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聚造就物质优势。区域崛起,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开发区营商环境优越,产业链条完备、产品配套便捷、要素保障高效,拥有光电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咖啡产业等多业并强的产业集群。127家集宿区中,规上企业集宿区93家,占比74%,入住员工500人以上49家,占比39%。开发区厚植集宿区提升产业基础,成为提升集宿区社区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是国资、集体经济参与度高、引领性强。现有集宿区中所有权为国资、集体经济的共15家,占比12%,以温馨佳苑、黄浦家园、龙馨家园、世硕家园为例,通过单独设立账户,由开发区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全面负责项目报建、建设和运营管理,村(社区)每年按投资比例分红,取得较好成效,持续带动富民增收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国资、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反哺集宿区发展,持续投入资金对自有产权集宿区进行提升改造。

    三是平台完善助力治理及服务提升。强化智慧中枢建设,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人脸识别智能查验设备等技防力量,通过严把集宿区“入口关”,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建立起完善的“人房数据网”,实现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和员工服务更加精细、精准和智能。全要素关联集宿区内重点信息,筑牢集宿区安全防线,通过常态化宣传培训、压实多方主体责任,统筹鹿路通、“12345”热线、门禁系统等平台,实现各类诉求及时上报、快速处置,整体形成平战结合、运转高效、一抓到底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二)打造示范集宿区的实践探索

    今年以来,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系列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一批引领有力、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示范性集宿区,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实战、智慧治理、服务升级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抓好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在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上勇探新路,勇做示范。

    一是全量摸清底数,坚持理念先行

    1.摸清底数。我区现有集宿区127家(其中企业自持98家,社会面14家,国有、集体15家),宿舍总间数46509套,已入住33483套,可容纳27.9万人,已入住12.8万人,房间入住率72%,人员入住率46%。2.分析研判。一是根据46%的入住率,现有的集宿区房源已过剩,不再报批新建;二是集宿区面广量大,改造、功能配套和后期运营经费巨大,以压实产权方为主;三是将集宿区分为单一企业、多个企业入驻和混租混居三类管理;四是推进社区化管理,避免出现政府大量投入“人、财、物”及“我进企退”的现象。3.理念先行。运用“2个原则+3个思维”的工作法,迈稳构建集宿区社区化治理格局的第一步。“2个原则”即“示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和“产权方投入,使用方配套,政府指导协调”的原则,“3个思维”即安全托底底线思维、标准化达标思维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思维。

    二是标准化探索,健全集宿区管理机制

    1.坚持顶格推动。充分发挥“政社互动”和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将集宿区社区化管理作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年度重点民生综合项目,设立集宿区社区化管理集成指挥中心,打造集集宿区改造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中枢”,根据红线范围、权属关系明确集宿区管理主体,厘清条块责任,构建上下贯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扁平化管理架构。2.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全面落实《昆山市集宿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以标准化思维,研究制定集宿区“党建、安全、环境、管理、智慧和服务”六大评分体系,进一步明确任务清单,健全完善集宿区动态管理机制。按照“示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原则,确定首批世硕三期(杜鹃公寓)、三一重机、永馨家园、龙馨家园、黄浦家园5家集宿区社区化管理示范点示范引领;以安全托底底线思维,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法整改的3家集宿区(李文喜集宿区、邹惠民集宿区和青阳住宅区)责令限期淘汰,其中2家已关闭。3.分类管理,压实责任。按照“产权方投入,使用方配套,政府指导协调”的原则,针对98家企业自持集宿区通过经济部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15家国有、集体集宿区具有一定规模性和规范性,按专属网格管理,由管理部门加强联系指导,强化集宿区自治、压实主体责任。14家社会面集宿区居住人员较为混杂,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大,安全托底底线思维,采用社区化管理模式,纳入综合网格管理,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专职网格员。围绕集宿区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化系统建设、日常服务管理、星级评定等试行标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存量房屋现状,科学制定“一区一册”改善提升项目实施计划,多维度推动示范点重点突破,集宿区服务整体提升。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服务功能

    1.党建引领,搭建有力载体。针对集宿区管理难点,建立集宿区管理“大党委”组织架构,属地区域党组织、集宿区产权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等共建联合管理委员会。探索建立职工议事会、妇女议事会等协商议事组织及机制,围绕集宿区日常管理、生活服务、法律咨询、劳资协商、矛盾调处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关键小事”,组建一批行动支部,形成治理合力。2.创新网格化管理。充分考虑单一企业、多个企业入驻和混租混居的区别,分别纳入专属网格和综合网格管理模式。并积极吸纳企业参与网格化管理,创新建立“双长制”,由集宿区宿管担任副网格长,形成网格长(员)-副网格长-微网格联络员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负责人员信息申报核查、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民情民意联络、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3.数字化助力赋能。将集宿区人、房信息全部纳入社会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加强人脸识别智能查验设备等技防力量,通过严把集宿区“入口关”,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建立起完善的“人房数据网”。集宿区智能模块拓展应用“消防安全”和“网格管理”模块,通过“大数据+铁脚板”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统筹鹿路通、“12345”热线、门禁系统等平台,实现各类诉求及时上报、快速处置,整体形成平战结合、运转高效、一抓到底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

    根据“到2023年底前打造一批引领有力、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示范型集宿区,基本形成集宿区社区化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开发区积极对标新方位新目标,调研发现制约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协调机制待健全。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牵头部门跨行管理、产权主体类型多样、面广量大等多种问题,需要区级层面高位、统筹推进,党群、社管、经促、规建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切实将行业主管责任落实到位。各产权主体对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的实际响应程度不一,一度出现牵头部门“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严重制约工作进度。

    二是建设标准不统一。辖区现有的集宿区坐落比较零散,规模大小不一,无统一规划,给日常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部分房屋建造标准较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房屋存在不同程度质量问题。部分集宿区因规划建设早,存在着消防通道不达标、私拉乱接电气线路、消防设备不到位等消防安全隐患,虽然近年不断加强投入,但还是未能彻底解决隐患。

    三是管理模式不成熟。集宿区人员流动性强,情况复杂,底数难摸清,集宿区住宿单元大多采用4~8人/间集中住宿模式,以青年群体为主,且部分工作岗位条件差、时间长、强度大、枯燥单一,企业员工对工作价值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职工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加之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极易激发负面情绪,引发矛盾纠纷和打架斗殴类事件,违法犯罪警情高发。例如,2022年,世硕一期违法犯罪警情197起,世硕二期126起,纬创宿舍96起。黄浦家园55起。

    四是生活配套不完善。部分企业考虑成本,降低配套标准,只配备简单的生活设施,未设置独立卫生间和提供职工公共活动区域。部分集宿区周边餐饮零售、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例如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聚集度高,但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园区内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同时,企业员工受文化、收入、消费水平限制,除小餐饮、小超市等基础商业配套使用率较高外,已配备的体育健身器材、文化教育阵地类设施利用率不高。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推进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实践探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要深刻认识到该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集宿区、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和真实问题为出发点谋划集宿区提升“一区一策”,聚焦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两大领域,围绕集宿区内“急难愁盼”,立足“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不断创新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功能个性化匹配,及时了解集宿区动态,聚焦热点,响应诉求,将决策输出端从“谋而后动”转向“随动而谋”,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治理。

    二是各方主体协同发力。政府管理传统“条块化”模式,面对系统化问题时,多头管理、信息孤岛往往是基层治理过程中常见的难点和堵点,部门间由于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数据不贯通等问题,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因此,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应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技术规范、明确管理流程、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组织统筹力度,加强横向连通、纵向打通和衔接配合,真正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

    三是坚持系统推进、整体提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探索创新机制,打造示范样板。以龙馨家园为样板,围绕党建引领、群团组织、基础配套、网格管理、纠纷调处、智慧建设、公共服务等内容,聚焦集宿区群众生产生活急需和高频事项,推动服务下沉。建立龙馨家园联合管理委员会和多个行动支部,按需提供劳动争议调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医务室等服务功能。推进网格化管理,划分专属网格,以楼栋为单位划分微网格,配备智慧门禁、身份识别设备,建立健全人员登记注册流程,统一接入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实现集宿区信息动态管理。打造集党群服务、职工之家、医疗卫生、文体活动、矛盾调处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推动集宿区社区化服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题调研组)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