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关于开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5-17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研室

    一、序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的信息化发展是必经之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求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TSN等技术升级内外网,并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从2020年的14.7%提升到2025年的45%的主要指标,明确了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行动指南,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走深走实。

    作为数字化改造的先行者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吴江开发区持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融合发展,高起点、多角度推进吴江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高标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动力。同时,吴江开发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在服务保障、政策供给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构建综合最优营商环境和创新发展最优生态,让“工业互联网看吴江”成为一张无比闪亮的名片,在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中拥抱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广阔蓝海,为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强区提供坚实支撑。

    二、开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举措

    (一)扶持政策提档扩面

    秉承《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建设需求,吴江区依托产业基础,提出“工业互联网看吴江”的定位,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数字赋能,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吴江开发区从2016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增强‘工业强基’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2018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明确表态“重点扶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并对国家、省和苏州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类企业给予奖励;再到2019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提升全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开发区继续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布《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成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力争打造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制高点。

    (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升级

    2021年,吴江开发区与移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联合设立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旨在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供需对接,赋能和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已有20家企业与不同运营商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建设,60多家企业正在推进建设中。

    清华汽研院“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于 2019 年经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在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研发服务领域,建设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定制、汽车人工智能研发、智能泊车系统开发、车载芯片与计算平台设计等服务能力。

    (三)平台合作为区域企业赋能增效

    位于太湖新城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了全区1.4万余家企业信息全覆盖,平台集运行分析、预警检测、综合评价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工业的经济发展精准画像。工研院围绕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大数据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标杆企业”四大重点打造产业、数据、人才、企业四大高地,面向行业提供定制化开发、应用推广和测试验证等赋能服务,面向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在线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同时,培养和引进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吸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企业落户。自2021年9月揭牌以来,工研院支持吴江本土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3家、市级智能车间14家,同时吸引29个工业互联网生态伙伴,销售年产值达到10亿元。开发区正加大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合作,推动区内企业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

    三、开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各类荣誉见证转型升级

    2017年开发区获评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换人’ 撬动工业智造升级”2017年被列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案例及优秀实践案例。2019 年开发区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2020 年获评长三角 G60科创走廊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2020 年获评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2022年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名单。

    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开发区培育了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1家、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企业3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2021年新增3家)。此外,开发区已有近600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改造,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二)网络基础设施全域部署

    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是开发区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根基。开发区大力推动外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内部网络升级改造,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和全光纤网络部署。开发区已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在区域内全域部署“5G+”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11月底,吴江开发区已建设800个5G网络基站,完成包括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清华汽车研究院等10个企业在内的5G 独立专网企业,包括峻凌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等15个企业在内的混合专网企业,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吴江开发区还建成5G边缘计算节点5个,建成5G+MEC项目,并形成了5G低成本云化质检应用,辖区内企业亨通集团建成5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光纤到企覆盖率达到100%,并已全域覆盖NB-IOT网络,业务已正式商用。

    (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数字化

    开发区培育了博众精工、亨通企业等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博众精工TASMO平台、亨通光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目录,博众精工、亨通光电获评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海晨物流还入选了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以亨通集团为例,亨通集团作为全球光通信制造服务型企业,早在2015年就已经计划搭建智慧车间,率先启动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三化”工厂建设,随着5G技术日趋成熟,亨通于2019年率先部署5G无线接入网,成功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上下游企业纳入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5G+互联网平台已发展到三代,各项功能逐步完善,速率更快、连接更广、延时更低,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深化了产业链一体化,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亨通已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示范企业,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500多家,积极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打通企业内外双链,构建合作共赢的5G生态体系,为行业同仁带来可复制、可定制、有价值的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作为亨通智慧园区之一的光电线缆产业园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中,5G+工业互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园区内7家上下游企业通过接入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数据、生产过程、采购交付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形成工业企业数据闭环,在上岗人员不到半数的条件下完成产能的60%。

    四、开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本较高

    虽然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和应用还尚未达到完全的适配化和成熟化。以纺织行业为例,一台目前中小企业广泛使用的纺织机来说,全新价格8万左右,二手市场甚至可以达到3万甚至更低。但是一台搭载摄像头的智能云平台纺织机至少需要30万,甚至一些全新的高端机型更是达到80万或者更多。所以在实行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因为自身的实力加上市场的定位,还能自身消化掉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成本,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动辄4、5百万的升级费用,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中小企业接纳程度较低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知还停留在企业信息化阶段,并没有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相关规划,以及推进平台在企业的整体落地应用。同时,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基础薄弱,并且较为注重投入产出的比例,而转型无法立刻产生实际性效益,对于企业没有直接的吸引力。此外,一旦企业联入工业互联网,自身的经营数据可能会被其他单位收集统计,一些中小企业对于数据的分享和提供存在抵触心理。

    (三)人才流失阻碍转型发展

    虽然每年开发区花较大力度吸引人才,出台相关惠才引才政策,但吴江东濒上海,南临杭州,在许多高技术人才眼中,沪杭无论是数字经济的整体环境还是工资待遇,相较吴江更具吸引力。从苏州大市来看,高新区,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体系的数字化经济体系,吴江相较上述两园区,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四)发展模式仍需探索推广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大集团以其在电缆光缆行业领域的巨大规模和龙头地位,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成效明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形成的互联网络仅活跃于上下游企业和自身行业领域,难以实现跨行业有效融合及与其他平台有效衔接。

    五、开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不是两个平行的进程,而是会彼此叠加、相互促进,工业互联网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结合云梨路总部经济集聚区、花港湾数字经济先锋岛等区域规划,开发区抢抓“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机遇,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产业项目的招引,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夯实开发区数字产业的基础,同时为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推动产业数字化方面,开发区应构建开放共赢的云端生态,推动产业互联网建设,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在数实融合已成为中长期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产业生态群云计算和AI的活跃度,发挥更强的数字化支撑力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深耕并为企业提供优质场景服务。通过工业互联网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针对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高端复合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开发区应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锻炼一批从事智能技术和装备研发的创新团队。具体分为以下几点:一要建立重大智能制造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建立重大项目产业人才的绿色通道,重点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及保障工程。二要培养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层次需求的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定制培训,推进数字人才培养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部署,提升学员数字化动手能力、数字化知识能力、数字化操作能力。三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制造业企业对接。支持、引导开发区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实验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实用人才培养。

    (三)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美的、海尔、三一重工、工业富联是中国最早一批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制造企业,他们不仅带动了自身的数字化,也打造出可以赋能其他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区应积极将亨通、博众等龙头企业打造成如上述企业一般的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标杆工厂,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应用,带动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成熟应用场景在行业内复制推广,形成行业规模示范效应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鼓励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供其他企业现场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示范,将行业内优秀经验做法传授给正在或准备推进数字化改造。同时,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数字化改造等服务。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资本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围绕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因企施策,定期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问题,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 可控能力,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注入新动能。

    除了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可结合社会机构出台中小企业的智慧化评测标准规范,让中小企业有标可依,从而在短期内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字化改造的框架体系,为企业把好方向,避免走一些弯路或者少走一些弯路。定期开展数字化改造模式大会,汇聚数字化改造的专业机构、优秀企业,共同交流研讨,从而达到转变观念的目的。

    六、结论

    作为南苏州创新主引擎、经济主战场、发展主阵地,吴江开发区近年来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辖区内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区通过发布各类惠企政策,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借力企业赋能平台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开发区获评“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等各类荣誉称号,5G基站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博众、亨通等龙头企业异军突起。但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推广和应用成本较高、中小企业接纳程度较低、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模式仍需探索推广等问题。针对发展中的问题和阻力,开发区应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育、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赋能开发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改造再上新台阶,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