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创新驱动战略下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时间:2021-08-20
    不同于“从零规划”的经济开发区,在原有乡镇、街道基础上整合成立的常州经开区,自成立伊始便深深烙有“新苏南”经济模式的印记,血管中流淌着“传统产业”的血液,乡镇企业雄踞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常州经开区地处常州互联无锡、苏州的门户,要谋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达成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跨越。近年来,无论从政府引导还是企业自主创新角度出发,科技创新投入均逐年递增,但企业科技成果产出并不明显,持续创新能力亟需加强。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处在加速调整、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培育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推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过去6年,常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从成立初的96家增加至180家,净增84家,位列全市第三。去年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64.27亿元,占规上企业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2.9%,实现利税总额45.93亿元,占规上企业利税总额的27.03%;纳税超千万高新技术企业达51家,经开区10家上市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此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年末拥有研发人员8154人,其中硕士以上1331人;完成研发经费投入21.0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5%;当年授权发明专利118件,占全区的86.8%,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55件,占比达93.7%。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在经开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一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的困难和障碍
    (一)创新型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是创新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行为,技术创新倡导一体化创新,是需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等都参与其中的创新过程。因此,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强的一线操作人员,甚至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缺乏本地高校院所支持、高端产品研发需求不足等因素客观制约了企业吸引、留住、培养人才。通过走访发现,近年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向成立年限短、规模体量小的方向发展,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大学毕业生等技术人员跳槽现象频出,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大量流失。人才资源的匮乏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企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二)缺乏专门的研发活动管理部门。尽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把研发组织管理水平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也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研发管理部门,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们还是发现,在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对企业组织功能认识的欠缺,内部组织设置混乱,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有的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研发活动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分类管理,研发经费归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只是简单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满足订单要求,临时抽调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技术员工(或直接外聘)对现有技术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正常生产。
    (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成熟。目前,经开区科技中介服务业产业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社会经济形态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滞后的科技中介服务业还无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难以担负起协助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任。首先,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许多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和合理界定,如中介机构在商业化运作基础上是否应当让其更多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的延伸工作,又如中介服务行业准则没有形成,存在大量恶性竞争事件;其次,中介机构本身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再者,科技中介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一)积极塑造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往往决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绩效和成果。要培育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唤醒和重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首先,应引导企业家将创新精神纳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有效解决企业战略脱离核心能力的问题。其次,要在全区大力弘扬褒奖企业家创新精神,促进文化认同,形成以双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最后,要通过组织专业化培训,使企业家及时获取、掌握和运用新观点、新知识,培育企业家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加速建设区域创新人才队伍。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持续创新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战略,完善公平合理、面向社会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起一支规模大、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政府层面要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需求,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重点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企业家的培育,鼓励高层次人才到高新技术企业任职或兼职,推动创新人才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政策上要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模式,联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
    (三)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持续创新体系之中,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首先,要灵活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核心专利并围绕核心专利实施长远的专利布局。其次,要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构建鼓励科技人员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知识产权为目标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发明人依法享有相应奖酬的权利。最后,要提高知识产权的运营水平,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专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手段,开发出一批应用技术专利、组合专利、外围专利,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网,通过交叉许可,取得发展空间。
    (五)灵活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员”角色,因此,政策指挥棒更应具有充分的前瞻性。未来,企业参与全球化创新能力竞争将逐渐趋向综合能力的竞争,人才、信息资源将逐步取代资金成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研究修订政策时,不仅要拓宽政策支持面,更应在支持方向上有所侧重。政策重心应落在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研发和技术产业化能力的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迎头赶上世界产业技术升级浪潮,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在分工格局中向价值高端攀升,与其他相关政策一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早日完成“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