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从“1+4”到“1+10” 服务业扩大开放 蹄疾步稳 迸发活力

    时间:2023-01-05

    经过7年的持续创新探索,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再扩容。近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发布,同意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为3年。

    专家指出,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的基础上,再新增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形成“1+4+6”的开放新格局,将继续加快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激发国内服务业发展活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多点布局 构建服务业对外开放新体系

    记者注意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工作至今已开展了7年的持续创新探索。2015年北京市率先成为试点,并于2020年升级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2021年4月,国务院批复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海南省等4省市开展试点。经过持续创新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

    商务部数据显示,试点省市向全国推广了8批43项经验案例,为全国的服务业开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径。2021年,上述5省市服务业创造了9.3万亿元的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达69.6%,高于全国均值16.3个百分点;5省市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2.9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33.7%,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26.6%。

    在现有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1+4”格局的基础上,此次进一步将6个城市纳入试点。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之前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获得了良好的成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的扩容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在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开放上的坚定决心。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容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形成多批次、多方位、多特征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国家队”,是在疫情进入防控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变换赛道的特定背景下的新举措。此次扩容,使中国服务业“1+N”的试点格局更加丰富和充实,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多样性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建立服务业对外开放新体系,从而构建更高水平、更具效率、更有韧性的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全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水平。

    做好规划 深挖试点城市开放发展潜力

    国务院批复要求六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记者注意到,此次试点的6个城市覆盖一线、新一线与二线城市,以及东南西北中等不同方位。

    “新增试点城市是全国服务业发展的领先城市,业态先进,状态优良,规模和体量大,从业人口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基础好、扩大开放起点高,实施和保障开放的资源调配能力较强,且涵盖不同区域城市,具有地域上的代表性。”宋向清说。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试点落地后,6个城市应如何发力?

    宋向清建议,6个城市应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和优势资源,在综合试点中加快推动服务业多层次和全业态对外开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服务业在开放中的创新发展进程,提高服务业在开放中与国内外服务业资本和技术融合发展的层次,尽快形成一批适合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活6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盘和林向记者举例,比如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情况与沿海城市不同,服务业开放要围绕自身发展有序推进。一是赋能武汉制造业,例如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领域的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引入有能力的服务机构,能够有效助力武汉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带动武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武汉服务业服务居民的能力,优化武汉人居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留在武汉,从而形成正反馈循环生态。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