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关于总部经济发展的分析和探索

    时间:2022-05-09

    总部经济,是指一些预期由于特有的优势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合作发展,提升本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1、总部经济有助于所在区域加速集聚战略资源。

    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会投入大量资金,总部经济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对各种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吸引,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强势整合各种社会战略资源,形成良性产业发展循环,从根本上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总部经济是所在区域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总部经济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总部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强化研发投入,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大大增加,显著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同时,总部经济企业带来了产业的领先技术,这类企业的集聚势必会提升区域产业链的稳定度和自主可控性。另一方面,总部经济提升了品牌效应,总部经济集聚的区域代表着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产业提档升级。

    3、总部经济快速推动所在区域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第一,总部经济可以有效增加其所在区域的整体产值,提升其整体价值;第二,税收增加,税收主要通过总部进行整体缴纳,总部经济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力度巨大;第三,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总部经济对周边各种基础性产业、配套产业以及服务产业的全面发展有强力推动作用,可以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周边居民的整体收入增加;第四,消费增加,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另一方面是总部经济集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增加了整个地域的消费能力。

    4、总部经济带动所在区域服务产业的发展。

    企业总部的集聚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挥在那,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等。与此同时,总部经济还能极大地带动商务写字楼、住宅、商业、酒店等房地产业的发展。

    5、发展总部经济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总部经济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附加值,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度集约及利用。同时,有效的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有效减少地区经济在发展中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二、国内外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1、国内发展情况概述

    1)部分中心城市已经形成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形态。根据发展能级将国内中心城市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第二能级有南京、杭州、天津、承担、武汉、宁波,第三能级是重庆、沈阳、大连、厦门、济南、长沙、郑州、福州,第四能级是石家庄、太原等十几个城市。可以看出总部经济的集聚,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前景。

    2)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上海为例,截止2021年,累计落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7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158家,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121家,占上海外资企业总量1.1%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收入,强势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3)总部经济的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整体呈现加速形成的态势。区域性“总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初步形成,企业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由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不同区域优势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由此,欠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总部正在向中心城市聚集,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加速形成。

    4)总部经济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市2004年就将总部经济作为新名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使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和采购中心的集聚地”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深圳市2007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南昌市在2004年就提出打造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

    2、国外发展经验概述

    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且兼具的过程,这其中,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对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要注重特色和定位,积极围绕所在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出符合当地发展方向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还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商务配套区、协同发展区、产业服务区等要素必须前期布局,助推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环境和产业氛围。

    三、总部经济培育典型案例分析

    以深圳为例,截止2021年底,全市拥有市级认定总部企业300家,跨国公司35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32家,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28家,上市企业369家。深圳在总部经济建设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起点早、力度大和效果佳。

    1、区域规划上高瞻布局

    深圳市虽然面临着人多地少的情况,但是还是规划处了大片核心黄金地段作为总部经济的承载基地,其中包括了深圳湾高新区、福田中心金融基地、后海中心区、留仙洞、龙华核心区等总部基地。最核心的就是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该项目位于深圳南山滨海大道和白石路等为主的核心地段,用地面积117公顷,建设规模总量为450万-550万平米。近十年来,深圳几乎收集齐了中国所有核心互联网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

    2、政策支持上不断强化

    2008年,深圳就吹响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号角,出台了《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2012年,出台了《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2017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发布《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落户、租购房补助等多方面,对总部企业发展予以支持。2018年,出台《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今年2月,深圳先后发布了《支持贸易型总部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深圳市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4月7日发布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将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经市政府同意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加入金融企业总部范围,最高给予5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及其他支持政策。

    3、企业培育上持续发力

    深圳发展总部经济重“引”也重“培”,既得益于重大项目招引入驻,也离不开内部挖潜做强存量。经过10余年的发展,深圳“长出来”的总部企业不仅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也有微众银行、乐信、天音通信、安谋科技等高能级创新型总部企业。一方面发挥金融科技的助力作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让金融更加普惠化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与银行等机构合作,针对中小微、“新市民”等群体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有困难的地方,帮助实体经济快速恢复。另一方面,为总部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总部企业扶持政策涵盖土地、税收、人才租房等多个维度,并且落地执行效率高、成果很明显。行政窗口效率高,办事公开透明,领导挂点服务总部企业,及时倾听企业声音,这让企业在深圳落户和发展心里有底。

    四、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条件

    1、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构建招贤纳才平台,架设求职应聘桥梁,打通多渠道人才来源,同时成立人才招引专项资金,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构筑高精尖人才高地。加强科研院所或其分支机构的引进和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打造以公路交通网、铁路网为主,航空航海线路为辅的立体型现代交通体系。

    3、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支持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

    4、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和多元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倾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5、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视培育评估、资本、产权、技术、咨询、策划等现代商务组织,有序发展现代商务业。不断发展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各类机构机构拓展业务、创新服务、加快发展,不断壮大和发展商业银行,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五、经开区相应发展举措

    (一)强化人才集聚

    1、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先锋英才”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开展双创人才评选活动,组织企业赴外地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办好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推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同时,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引进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引才模式,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办理子女入学、各项奖励申报等相关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按规定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待遇。

    2、构建全覆盖、差异化的人才培育体系。既注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也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前者依托已引进的专业教育培训资源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供补充性和前瞻性的管理知识培训,如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培训学校、江苏紫荆伟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后者依托专业技术联盟、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系统培育一批产业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团队。

    (二)亮化配套环境

    1、构建梯次化居住配套。五星级艾迪花园酒店、准四星级维也纳酒店、四星级感知时代酒店,助力高端人才、白领人群商务出行;完善白玉兰等快捷酒店,依托梦享城商圈,打造4.5万平米的人才商住楼宇,周边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创客公寓和紫荆公寓相互补充,为创客们提供单间、标间、多人间等丰富产品组合,满足创客们的住宿需求。

    2、打造二融商服圈。完善金融、政务服务一条街以及万达商圈,提高众创基地内金融、政务服务、品牌商圈的高端支撑能力。依托梦享城,围绕园区、中心基地,陆续引入美食广场、咖啡店、精品超市、图书馆、儿童游乐园等丰富业态,为精英人群打造24小时不间断创业生活圈。

    3、创建宜居生态环境。现已建有全民健身中心、深蓝国际人才社区、地铁1号线等完备的功能配套,有惠山新城中央公园、惠山湿地公园、惠风公园、运河风光带、吴文化公园、雨人岛等开放式景观公园,与居住区融为一体,绿化率高达40%,并利用城市零星开放的空间“见缝插绿”,打造了一批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营造了高品质居住环境。

    (三)优化政策支撑

    1、强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总部经济的投入,尽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促进企业积极寻求科技金融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科技金融对潜在总部企业的扶持,建立起定点培育总部企业的金融保障体系。

    2、精准政策扶持。提高对总部经济项目认定、遴选和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把经开区潜在总部经济项目优选出来,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政府投入资金效益的稳步提高。

    3、进一步扩大经开区金融投资规模。加快引进一批海内外有实力的投资机构落户经开,积极探索多渠道的社会化科技投融资途径,建立并完善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平台,优化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总部企业的金融扶持。利用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潜在总部企业成长为真正的区域总部企业。

    (四)提升公共服务

    1、推进政务便捷。从数字政务建设、行政服务能级提升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三方面全面促进经开区形成“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产业高端化”的政务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开发区系统建设,设计一套包含感知、建筑智能化、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及数字机房等设施的经开基础设施体系,融合智能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运营服务四大服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务数字化转型。在智慧园区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体系,结合线上线下,扩展行政服务能级、创新政务服务理念,全方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企业开办、注销、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申报等行政服务具体事项的办理上不断提速增效。同时,丰富和完善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集聚金融资源、布局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打造服务平台。依据企业落地、发展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特点,建设招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监管平台,全力营造产业集聚高地。从招引上建成招商综合服务平台,抓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在“招大引强”、“完善配套”上下功夫,一方面强化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雁阵”,另一方面强化产业用地空间保障,进一步盘活低效用地,增强招商用地储备。从孵化上建成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纵向涵盖发改、科技、工信、商务等多条线多部门,横向覆盖各类型企业,围绕企业服务、政策支撑、行业信息导航、科技金融、政产学研等多点内容,重点关注创新型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省市区各级重点工业项目等大中小全产业链项目。从监管上建成市场监管平台,构建权责明确、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推动经济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3、形成服务体系。一方面,依托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集聚智力、人力资源,依托科研院所建立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网络,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撑。另一方面,强化对优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招引,遴选出一批优秀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创业企业,进行规模化乃至全球化业务扩张,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成为真正的总部企业。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