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区域互补 跨江融合 南北联动 江苏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时间:2022-07-14

    7月12日上午10点,江苏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区域协调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十八大以来,江苏紧紧围绕“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坚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分类指导,积极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着力解决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7.3%,比十年前年提高7.2个百分点

    林康表示,江苏第一批11个省际断头路中6条已经建成通车,累计建成5G基站38.2万个。《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成功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实施27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取得18项重大成果。两年来沪苏浙携手推动示范区形成两批共73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创新

    深入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沿海地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1+3”重点功能区战略。过江通道不断加密,已建成过江通道17个,在建8个,为跨江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宁镇扬一体化进程加快,南京江北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宁句城际轨道交通成为省内首条跨行政区域的轨道交通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获国务院批复。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从2012年的17.1%提高到2021年的18.4%。

    “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十年来,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21年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从2012年的2.48倍收窄到2倍以下,苏北地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97倍和2.21倍,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苏南同期高5个百分点。

    “苏”拥“沪”,苏州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表示,近十年来,苏州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苏州同城化扎实开展,苏州北站扩容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沿江三市实现高铁全覆盖;深化与上海港一体化发展,上海港空箱中心在太仓港设立分中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率先打通省际道路康力大道,开通运营14条跨省和1条毗邻公交线路,所有省际主要通道公交实现全覆盖。

    同时更大力度服务全省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在省内,苏州积极参与南北挂钩合作,苏宿工业园区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荣膺“十一连冠”,获评6项国字号荣誉;苏州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先后涉及10省、11市(州)、24个县(市、区),累计安排对口帮扶财政资金107亿元,助力13个贫困区(县)摘帽、78余万贫困人口脱贫。更高品质推进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城镇化率达到81.9%,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万元,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对于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施嘉泓认为,有利于促进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为苏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整体开放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平台。下一步,苏州将全面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大核心功能,努力推动北向拓展带建设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强力支撑。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4 万元,镇江荣获多个“全国领先”“全省唯一”

    镇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秦海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年来,镇江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4 万元。制订全国首个市级《绿色工厂评价体系》,首创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近年,镇江先后实施去产能项目167个,500多家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单位GDP能耗下降近四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近一半,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数量全省第一,产业经济逐渐呈现“又绿又好”质态。

    10年来,镇江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句容6个村同时获评全国农业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唯一;“丁庄葡萄”作为葡萄类出口农产品,全省首家;“金山翠芽”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排行,全国第一。10年来,镇江每年都把超过70%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00多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53所。全市6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标准,占比全省第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秦海涛还特意提到世业洲,他告诉记者,世业洲之美,核心在于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初心世业”“红色田园路”等特色党建品牌。7年来,世业洲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增长45%。现代农业产业面积增长25倍,年均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7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60多个殊荣。

    这十年,江苏成为全国运输最繁忙的地区,高铁里程跃居全国第3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表示,过去10年,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很大突破,到2025年江苏要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江苏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97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建成,长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实现1-1.5小时快速通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年服务群众出行超过1亿人次,所有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村邮站”。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21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1780亿元的历史新高,十年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236亿元,为2002-2011年十年5915亿元的1.9倍。

    截至2021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不含管道)总规模达到18.7万公里,网络密度为182公里/百平方公里,面积密度跃居世界前列。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通动车,高铁里程由2012年底的627公里增至2212公里,跃居全国第3。全省9个运输机场的布局规划全面落地,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

    这十年,江苏成为全国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2021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012年的2倍,占全国比重达11%左右。今年以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与物流保通保畅,5月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水路货运量、水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86%、116%、107%和96%,省内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通达,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城市公共交通品质不断提升,公交分担率由2012年20.1%提升到26.3%;全省共有7个设区市开通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二。

    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每平方千米国土面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和8倍以上。江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安排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等活动。通过差别化配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促进苏南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全面发展。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目前,省级、市县、详细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等“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均取得明显成效。我省创新建立了用地计划“三个跟着走”的管理模式:一是要素跟着项目,二是新增跟着盘活走,三是分配跟着效率走。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