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江苏驶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时间:2021-12-03

    12月1日上午,江苏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江苏新闻发布会,省有关部门和南京市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问。

    江苏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关情况

    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32家成员单位和13个设区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动作为、通力协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立足“三大使命、七项任务”的新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江苏落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迈入快车道。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果——

    着力推动形成“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年度要点+三重清单”的国家战略实施新体系。三年来,江苏省及时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提出了江苏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点事项、重点政策共8个方面60条;印发实施江苏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明确了80项重点事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确定了6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细化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项目推进计划,2020年推进实施了50项具体任务和80个重点项目,2021年推进实施了70项具体任务和100个重点项目,立体构建国家战略实施新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推动“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三年来,江苏省谋划研究一批重大政策,推动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发展、苏锡常都市圈发展规划等列入了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批重大事项,研究形成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太湖清淤固淤试点方案、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总体方案,成功举办了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一体化示范区两周年建设工作现场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专题工作组+地方”的原则开展“挂图作战”,实时跟踪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020年和2021年共有14个项目获得支持资金4.7亿元。

    聚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三年来,创新链上的长三角深入推进,江苏省与沪浙皖共同组建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成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一起实施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轨道上的长三角提速发力,沪苏通一期、连淮扬镇、盐通、徐连等高铁相继建成通车,江苏第一批11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中6条已经建成通车,南通新机场选址方案获得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北沿江高铁工可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循环畅通的长三角走深走实,建成了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与沪浙皖联合成立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携手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蓝天下的长三角携手共建,与沪浙皖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联合开展了太湖等河湖综合治理,太湖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便利共享的长三角步伐加快,我们与沪浙皖实现了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互联互通,联合发布了长三角“高铁+”旅游产品线路等66条,累计发展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400余家;省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发展规划,苏锡常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步伐加快,沪苏通跨江融合发展不断深入,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等5家省级南北共建创新试点园区总体方案批复实施。

    合力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三年来,江苏省携手沪浙支持示范区改革创新,在推进去年32项制度成果深化落地的基础上,今年推动示范区形成了第二批41项更具创新度、含金量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比如,在统一规划体系方面,示范区出台了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率先实现跨省域空间规划“一套标准管品质”。比如,在巩固生态本底方面,出台了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开展示范区环评制度集成改革,环境管理效能持续提升。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设立了示范区统一的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获得跨区域项目赋码,首次实现权限属地方核准的跨省域项目便捷审批和高效监管。

    南京市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举措

    在答记者问环节,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正军介绍了南京市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举措。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既注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扛起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引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采取的举措可以概括为:实施好一个战略、打造好三条轴带、建设好一个都市圈。

    实施好一个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全市33个部门为成员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督导全市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落实。同时,对照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实施了《南京实施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我们每年出台专项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将赋予南京的任务事项逐条落到实处,并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予以推进。

    打造好三条轴带。一是沪宁产业创新带:紧密联系苏南5市与上海共同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率先谋划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先导区——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推动以南京紫东核心区带动宁镇协同发展。二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宁锡常接合片区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片区,成功拿到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牌子。溧水区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开工建设了首个跨省合作试验区—宁杭合作实验区创智谷,并签约落地了16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项目,推动了一批数字经济科技企业在杭州成立了孵化器基地,在禄口空港周边打造了一批临空新业态。三是宁合融合发展带:南京和合肥两个都市圈联系日益紧密,处于两个都市圈重合地带的芜湖、马鞍山、滁州三个城市,与南京携手推动跨界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江北新区向滁州来安县转移了132家轨道交通企业,形成了轨道产业集群;宁马两市在毗邻的丹阳街道成立了两省一街警务室、司法合作工作室,昔日难管难治的跨界区打造成为社会协同治理的示范区。

    建设好一个都市圈。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第一个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借力国家政策东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正全力推进:一是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备。区域合作交通先行。在推进都市圈建设中,我们将建设完备的交通体系摆在了首位。都市圈第一条跨市域轨道宁句城际即将通车,南沿江、宁淮等一批高铁项目加快建设,宁扬、宁马(南京段)、宁滁(南京段)城际轨道交通有望在年内开工,“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加速成为现实。龙潭国家物流枢纽公铁水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了苏皖两地城市候机楼35个,开通了毗邻公交线路19条。二是区域产业链条更加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要有产业的支撑。我们携手淮安市打造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成省内南北共建创新试点园区,推动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与马鞍山市、滁州市共建宁博创智谷、南浦合作产业园;推动了南京市的汽车、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一批优质的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在都市圈城市落户,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优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我们充分发挥南京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推动南京的学校与都市圈其他城市开展结对共建。市属三甲医院在都市圈内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9个城市近百家医院、开放预约科室1.1万个。一批知名养老服务机构进入安徽、浙江各大城市,都市圈政务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等一系列“跨省通办”服务。四是区域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京市会同都市圈沿江城市共同实施长江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与镇江、常州、滁州等市联合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合作及跨界水环境区域补偿,积极推进跨界河道治理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南京都市圈已成为3500万都市圈人民的高品质宜居生活圈,努力打造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