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创新能级决定区域经济能级 ——基于2018年各省份

    时间:2020-04-14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格局仍未改变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仍未改变,且“极化效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从2018年各省GDP排名看,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相对稳定,“东强西弱、南快北慢、中部加速崛起”的整体格局维持不变。从总量规模上看,东部九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GDP占全国总量的49%;西部11省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GDP仅占全国总量的18%,东强西弱格局未变。从发展速度上看,北方15省份仅有5省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南方16省份有13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快北慢局面明显。从区域板块看,中部地区加速崛起,2018年GDP平均增速为7.8%,位居四大地区之首(东部地区平均为6.7%、西部地区平均为7.4%、东北地区平均为5.5%)。
    近年来,我国五大主要城市群发展的“极化效应”不断增强,上述地区人口与产业集聚态势加快。2018年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地区五大城市群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1%,但经济总量占全国55%,人口占全国40%。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创新发展活力差距较大。从2018年度A股新增IPO(上市企业)数量看,广东(17家)、江苏(22家)、浙江(20家)三省新增IPO数量共59家,占到全国32%;而2018年东北地区新增IPO仅为1家,GDP总量第三大省山东新增IPO数量出现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25家下降到2018年的6家,占全国新增IPO总量的比重从2017年的5.71%下降到3.26%。
    我国仍面临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产业结构不优与投资回落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增速下滑严重。2018年全国GDP增速6.6%,同比下降0.2%,有22个省份增速同比下滑,4个省份增速保持不变,仅有5个省份增速实现同比提升。其中,重庆、黑龙江、山东、吉林增速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3%、1.4%、1%、0.8%,且上述省份为人口与科教资源相对充裕地区,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潜能仍未能最大化有效挖掘。从重庆来看,GDP增速从2017年的9.3%跌至2018年的6%,工业增加值增速从9.6%大幅降至0.5%,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重庆第一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下滑17.3%,是重庆7大支柱产业中唯一负增长产业,这主要是由于重庆本地汽车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所致(新能源汽车比例偏小、畅销车型较少)。近年来,东北三省工业增长乏力、投资低位徘徊导致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吉林已连续两年下滑,跌至2018年的5%;黑龙江较上年略有微升,但仅为3%;辽宁较前两年看,有较大改观,从2016年、2017年的-15.2%、4.4%,上升到2018年的9.8%。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8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7年的2.8%下滑至2018年的0.3%。从投资类别看,东北三省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7年的1%升至2018年的17.5%,除辽宁外,均远高于工业投资增速(2018年工业投资增速黑龙江为7.7%,吉林为-4.6%)。
    创新能级决定区域经济能级
    多数省份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尤其是工业领域新动能增长表现强劲。2018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后者已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从地区来看,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0.6%,北京、广东等省份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地区经济保持领先地位作出了贡献。即便是中西部等欠发达省份,培育新动能意愿也非常强烈,2018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前五的省份均是非东部沿海省份,其中新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3%,全国排名第1。
    创新投入规模及强度与区域经济能级成正相关关系。根据2018年10月公布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从R·D经费投入规模看,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R·D经费投入排名前列,规模均过千亿元,这与全国GDP各省排名基本一致,表明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成正向互动关系。
    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地区中,北京、上海遥遥领先,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位居前列,上述6省市占到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59.1%,绝大部分省份R·D经费投入强度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研发投入强度高的省份,GDP排名也表现亮眼,可见经济强省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对GDP的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天津R·D经费投入强度2017年全国排名第5,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天津研发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从工业领域R·D经费投入强度看,天津全国排名第2位,但2018年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仅排全国第25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天津尚未把科技优势转化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优势;重庆全国排名第5位,但2018年工业增速下降至0.5%,同样说明工业领域存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问题;陕西全国排名第15位,但R·D经费投入强度全国排名第8位,说明陕西在工业领域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陕西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且与陕西科教大省的地位不符。
    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协同开放式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引导科教发达省份与邻近省份开展区域创新协同,大力推广G60科创走廊等多边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打造若干区域协同创新圈,发挥核心城市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合理分工体系。二是加强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创新扶持力度,以技术异地转化、共建产业园区、引导产业梯度转移等为手段,增强东部与中西部产业合作力度,加快中西部产业升级步伐,提升地区创新能级。
    第二,引导各地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增强新动能培育能力。
    一是增强金融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力度。近年来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下降,制造业在银行贷款余额中占比从2013年的10.3%下降到2018年7月的7.2%,同期占比提高的多是房地产、金融相关领域,如房地产业提高4%,建筑业提高1.9%,金融业提高1.8%,信贷配置不合理导致“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制约了全社会创新能力提升。因此,要合理确定贷款类别与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并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以增强其自身创新投入能力。建议制造业增值税率从16%下降到11%,适度提高金融、房地产业等高利行业税率。二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股权投资等金融手段,加大各地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以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一是优化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支持创新的考核机制,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相关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与服务制度,增强知识产权转化能力。重点对由政府资助产生的知识产权等创新成果的归属、管理和转化收益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扩大一线科研人员对公共资助研究成果参与利益分享的权利,激发创新活力。三是重点激励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活动,发挥中小企业创新成果高效率转化方面的优势。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引导组建公共资助研究创新网络,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作用和创新外溢效应。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