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区一业一所”模式 推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

    2021-09-03 16:28
    为推进开发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济宁市创新提出“一区一业一所”的思路,即“每个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设立产业研究所”。产业研究所聚焦高端产业发展,赋能“双招双引”,成为开发区开展产业研究、应用研究和招商研究等活动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有效促进了产业招商、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以来,济宁市开发区依托产业研究所,共招引落地产业项目43个,新增各类技术创新平台35个,实现技术成果转化72项,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87人,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39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项。
    一、加强政策引领,提升建设水平。2019年,济宁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一业一所”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研究所建设标准、建设目标、架构形式以及运营模式。指导各开发区加强对产业研究所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专班推进,统筹解决产业研究所建设运营中的经费保障、人才团队、制度体系建设、运营模式、成果转化等突出问题,提升产业研究所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济宁市开发区通过自建、依托企业或院所、合作共建等方式,共建立产业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41个。
    二、绘制产业图谱,强化产业研究。产业研究所承担“产业猎头”、“图谱绘制”等功能,通过“360度”收集提炼有价值的产业情报,绘制“全景式”产业链图谱,锁定产业招商的目标区域、企业和项目,明晰招商路线,策划招商专案,实现精准招商。如,兖州工业园区产业研究中心依托园区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设立纸制品、橡胶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精细化工、智慧物流“2+4”主导产业研究所,各产业研究所形成完备的产业研究数据库,为园区产业招商、产业培育提供战略咨询、科技中介、项目孵化、产业化培训、资本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细分”“微观”服务。园区内数控机床业龙头企业蒂德精机,遇到轮毂轻量化和承重力要求越来越高、轮毂加工机床必须同步改进力度和灵活性的难题,园区装备制造产业研究所在专家智库里找到山东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对机床的震动、稳定性、热变形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分析,对局部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升了机床的整体性能,新款轮毂加工专用机床面市就成为热销产品。
    三、联姻产业院所,服务“双招双引”。发挥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作用,推进市产研院与开发区产业研究所合作共建。目前,全市已有9家开发区产业研究所与市产研院进行了合作共建,依托双方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济宁经济开发区产业研究所与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济宁中科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了规模2亿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明德基金),累计为项目投资达6000万元以上;落地超高速激光熔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4个,总投资10亿元,签约完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精准医疗、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车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翊威半导体等项目3个,总投资7600万元,达成意向储备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额20亿元;同时高度重视落地项目的人才引进及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引进的各项目共有博士4人、硕士9人,形成了完备的科技成果研发队伍。
    四、依托“专家智库”,开展“逆向创新”。微山经济开发区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清谷逆创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创建了全国首个县级“逆向创新”平台。研究院集科技源头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运用清华大学“逆向创新”方法论,从市场寻找技术,倒逼技术发展,引领地方产业创新。积极充当企业发展“诊疗师”,根据企业痛点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提出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沉疴旧疾,进行诊断式“治疗”,打通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同时受理企业提出的科技创新难题,通过专家人才网络智库,快速为企业找到对口专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企业获得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服务。现已成功研发产业孵化项目4个,为开发区天虹科技、富力包装、润峰电力、山东霓虹王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次,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有效加速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五、建设孵化平台,加速成果转化。金乡经济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位于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金乡分园,由北京工业大学专家团队具体实施运营,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研发服务等活动,现有研发团队20人,常驻研发人员13人,其中博士7人(包含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研究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北工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自主开发了智能制造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创新助手,通过输入技术关键词可以精准查找国内1000多所高校院所中相对应的人才和成果信息,大幅度提升了科技信息获取能力和效率,提升地区技术交易活跃度,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研发和技术转移。依托北工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成功引进高端数字工厂项目、分布式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智能配电项目,研发谐波减速器、装配式建筑设备、减隔震、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加工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高科技项目20项,拟转化科技成果专利及著作权涉及工业机器人、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和高端装备关键精密零部件等领域,共计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