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园区企业用工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措施

    2021-08-20 09:57
    近年来,长三角、宁镇扬等区域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产业强市加快推进,众多企业项目选择在句容落地、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的同时,也使得用工难问题愈发凸显。主要表现为:
    一、用工难的原因分析
    1、本地劳动力就业意愿不高。一是我市离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方便,加之这类地区工资等福利待遇较高,吸引了我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二是江苏地区教育现代化程度较高,50%以上的人员都能上到高中,考取大学,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回家乡到企业生产一线就业;三是近年来,我市拆迁范围较大,老百姓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造成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不愿到企业一线工作;四是生育政策造成了现在“80”“90”后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骄生惯养,当工人他们觉得不体面不光荣,不肯吃苦,也吃不了苦。
    2、普工薪资待遇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市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02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8.5元/小时,园区企业大多执行的工资结构都是最低工资标准加加班工资,保险大部分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缴纳公积金的不多,劳务派遣等灵活用工基本不缴纳社保。其中:大多数企业普工长白班的待遇在2500左右,两班倒的待遇在4500左右。小时工根据季节不同,一般淡季在21元左右,旺季在24元左右。一些企业看似4000-5000的综合工资都是通过加班获得的,还包括保险在内。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很难吸引本地适龄劳动力和外来人员就业。
    3、专业技术工种储备量不够。中、高级技术人员等技术工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用工形式上以固定用工模式为主,在招工形式上较单一,加之工资等待遇较周边地区比也较低,普遍在4000-7000元左右(含保险)不等,导致人才流失后,外部招聘的人员较难满足企业要求,而企业普遍不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提升工作,造成业务技术骨干等实用型人才的培育、储备不足,无法实现及时递补,导致“用工难”。此外,目前我市只有两所职业院校,与企业相匹配的专业班级、学生人数均不多,呈供不应求局面。
    4、配套服务环境匹配度不佳。部分企业不按市场规律来调整用工方式和人力资源成本,工作环境差、住宿饮食保障不够,人文关怀少,员工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同时,我市、我区对企业招引、周边配套还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招工平台滞后,信息网络不完善。比如,企业用工平台尚未建设完成、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周边生活娱乐设施严重缺乏等等。此外,因受疫情影响,潜在客户被隔离风险,外地员工较往年提前离岗。比如巨宝、骏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外地员工担心疫情加重,表示要提前回家过年,年后返岗也存在不确定性。
    二、相关对措及建议
    (一)市级层面:搭建平台,抓好本地存量,共享挖掘劳务存量。
    1、摸清全市人力资源底数。由人社局牵头,各镇、街道的村(社区)负责组织辖区内村组干部采取入户登记、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活动,引导填写劳动力就业情况普查表,准确掌握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行业工种、务工区域等情况,重点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年龄、联系方式、就业意愿等信息。同时,要掌握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信息,建立精准的人力资源数据库,纳入系统开展就业指导,实名制跟踪管理服务。
    2、挖掘返乡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用工潜力。改变过去都在正月十五以后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的惯例,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探亲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大型招聘活动。招聘会分市、镇、村三级联动展开,即市级面广量大、镇级突出本区域和市重点、村级开通宣传车与镇级同步的方式全面铺开。同时,推进线上“春风行动”,拓宽网上招聘平台。
    3、大力推行“企业岗位进村”计划。由人社局牵头,大力培育“村级劳务经纪人”。各村推荐1名有招工经验的“劳务经纪人”,进行岗前培训,逐步建立奖励制度,每向企业介绍一名员工给予其一定的报酬。依托镇(街道)人力资源市场、镇级各类招聘会、农村集会等平台,将市级重点企业招聘会向基层延伸。通过镇级微信公众号、村居扩音喇叭、公示栏、微信群、手机短信推送等途径发布市级重点企业招聘信息,为劳动者和企业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对接平台。
    4、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一是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文件精神,研究出台《句容市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规范“共享用工”行为,做好法治保障,让用工过程有明确的规范,避免纠纷产生;二是是加强对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规范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建立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信息共享,对辖区内的企业用工情况建立统一台账,搭建信息平台做定点监测,随时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动态信息,引导企业尝试“共享用工”。
    5、协作共建,补齐短板,全力提高城市成熟度。提高营商环境需要多部门协同努力,招工招才不仅仅是人社、人才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建立重点企业用工调度机制,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造优良的用人环境。比如:打造公共交通便捷区,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根据西部片区企业上下班时间调整公交运力、完善站点布置。尽快出台西部片区交通设施优化方案,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为西部片区企业职工和居民提供优质的乘车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服务;加大企业职工廉租房布点,建设餐饮、娱乐、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和公共服务;工青妇、文体、民政、工商联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动员各方资源为企业为职工送服务、送爱心。
    (二)开发区:政府引导,深挖外地资源,合作拓展劳务增量。
    1、实际运作劳务基地。在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建立劳务基地,由开发区出资租赁办公场所建立劳务服务站,选取资质好的人力资源公司、用工需求大的重点企业入驻,具体承接企业招工、宣传等工作。制定出台《开发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招工奖励办法》,激励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向开发区输送优质劳动力。
    2、提升校企合作准度。围绕重点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基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一方面,对园区重点企业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冠名班等模式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对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类院校到企业设立见习基地和引荐见习学生的人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