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经开区探索产研融合 打造“院士经济走廊”

    2021-08-09 15:16
    惠山经开区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坚持向前沿高端布局、向战略产业聚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打造高端高新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院士经济”发展工程,围绕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院士”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和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培育由中外院士领衔、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集群,打造“一专一院一产业”升级版。惠山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产研融合的文件精神,致力于推进产研融合改革,深化产研协同发展,着力引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加强自主研发,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关卡,全面提升产业效能。惠山经开区不断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政策实施细则(修订)》,给予专项配套扶持资金,对重点团队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北美创新创业中心”等机构桥头堡作用,引进以中外院士领衔的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积极效应。
    二、以技术为关键,搭建核心平台
    惠山经开区注重培育精准医学、石墨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前沿未来产业,抢抓前沿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搭建核心技术平台。结合自身禀赋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校的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全面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人才驿站”,开创“校企院”三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柔性流动方式。积极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引导辖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一大批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一大批科技创业型企业快速崛起。
    三、以园区为基地,放大集聚效应
    惠山经开区现拥有创业中心、软件园、生命园、数字园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精准医疗、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关键零部件 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机动车辆、机电产品、物联网产品等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拥有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哈工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院、华泰创新药研究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并着力打造了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江苏省精准医学工程中心、华科智能工业机器人平台等30余个核心公共平台,各科技园区均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具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的能力。过去五年,惠山经开区累计引进保诺科技、固立得UVLED芯片、蓝沛科技等35个重大外资项目以及8个重大内资项目,推动76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落地,计划投资额累计达358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13亿元增长到562亿元,年均增幅27.5%;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89亿元增长到488亿元,年均增幅2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8.2亿元增长到23.53亿元,年均增幅6%;到位注册外资从1.8亿美元增长到2.22亿美元,处于全区领先位置。累计获得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省双创示范基地、省智能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创新示范园区、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等诸多荣誉。累计撬动97家管理人与合伙企业落地,集聚基金规模近300亿元;180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倍,高新技术产值由70亿增至176亿;183家企业入选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三类创新型企业。
    四、以融合为导向,激发创新活力
    未来,惠山经开来将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长三角一体化,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持续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质量品牌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行动计划,深化院地、校地合作,主动吸引海内外顶尖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离岸孵化中心,打造千亿级科技型园区,在攻克核心技术、率先转化应用、引领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创新交流平台,以一流城市高端配套、高端功能品质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资源要素,以开放创新为核心动能,打造产研互动、产城融合的前沿创新中枢,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引领区,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4000名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以上,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开放创新之城。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