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经开区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021-10-15 12:40
    为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和示范载体,促进产业链协同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张家港经开区积极顺应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转变趋势,聚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以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新消费需求。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向,着重于制造业服务化、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区镇2.5产业园规划为引领,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到十四五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以上。
    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鼓励金融部门服务经济的积极性,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经开区设立分支机构和事业部,有序引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创投基金等汇聚区镇,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加速“产业+资本”深度对接融合。进一步加强与IDG、KIP、大唐基金、松禾资本、东方证券、杉杉股份等基金机构合作,大力扩大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拓展多渠道直接融资方式,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优化服务,制定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银行间市场等进行融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平台桥梁效能,深度对接江苏省、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建立优质企业后备库,推动后备企业在各大平台的注册转化,到2025年,平台注册企业超2000家;提高保险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不断完善科技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运作,提升保险的损失补偿、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到2025年,科技保险保额累实现翻番。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等产业,强化科技金融有效供给,形成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格局。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优化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功能,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快发展检测认证检验检疫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发展,推动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鼓励不同所有制检测认证检验检疫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培育综合实力强大的检测认证检验检疫企业。积极发展基于LED、再制造、氢能、专用设备、食品安全等领域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以服务质量更加优质、服务内容更加专业、服务效能更加高效为核心,培育一批本地优质机构企业,形成关键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圈。提升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高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经开区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鼓励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建设经开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一站式服务”。
    打造现代供应链升级版。抢抓张家港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契机,推进直接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嵌入式物流、与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融合的供应链采购和仓配一体物流和以第四方综合物流服务为特征的供应链服务。加快搭建现代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门户,搭建大宗商品支付结算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支持供应链管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等全流程智慧供应链平台服务。加快供应链管理技术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应用,鼓励具有多种运输方式集成的供应链协同公共平台和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发展,建设区镇嵌入式物流公共服务云平台。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智慧物流、区域分销、分拨配送、智能物流装备制造、物流金融等产业,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高水平的仓储企业、现代运输企业、高效配送企业、综合物流管理企业,开展装备制造、机械电子和医药产业等专业化物流服务。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物流要素聚集,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务,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推广“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推进创新型总部经济发展,聚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创新型和研发型、供应链企业总部,形成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推进张家港智慧科学城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研究鼓励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发展的鼓励政策,引导扬子纺纱、采埃孚、加特可、欧壁、东熙等跨国公司设立研发销售、财务结算、行政采购、管理信息等功能性总部和机构,加快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地位。
    二、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
    依托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和O2O等商务模式,加强商贸流通创新,创造引领新兴消费,强化品牌标准建设,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业体系和现代高效的商贸流通网络。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促进商贸模式创新,鼓励商贸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化合作,开发自有品牌,共享信息资源。推动商贸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拓展市场、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倡导商贸低碳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引导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积极发展现代化商业网点,打造一批有特色化、区域辐射力的商业街,扩大万达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集聚效应,积极引入丽思卡尔顿酒店、万豪酒店等高品质的品牌酒店,加快构建布点合理的消费格局,引入品牌直销中心(品牌体验式购物中心)等新兴商业业态。提升发展现代化专业市场,打造集休闲、购物、零售、批发、展贸等多功能于一体,“专业市场经营、购物中心管理”的大型主题商城;促进专业市场创新开展电商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融发展、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齐头并进,打造融合O2O、B2C、B2B、C2C等多种模式的新型专业市场。到“十四五”末,区镇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超1000家,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4家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依托张家港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平台,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重要集聚区;在区镇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国泰新点软件中央研究院项目,积极鼓励国泰新点等企业加强对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布局,抢抓发展机遇,做大产业规模;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优势行业、重点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用数字技术为产业赋能增值,深化“企业上云”行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大力度引进“5G+工业互联网”龙头项目,全力扶持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项目,全力搭建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国泰新点、慧贸通等企业开展“大数据+服务业”,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以云顶科技等企业为代表开展“大数据+制造业”,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更好的智能化设备运维监管和数据增值服务;支持以“物流际”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等为代表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集成金融支付、融合通讯、物流商圈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全新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合一。以发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平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全面提升平台经济,积极在外贸、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培育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立集推广、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强大的品牌影响、健全的商业网络等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传统市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促进平台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优势。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基于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优势,重点发展进口集中采购与分销B2B、O2O电子商务,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推进新消费创新引领
    积极顺应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转变趋势,以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新消费需求,促进市场回暖和消费回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推广社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新推广模式,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前置仓、移动“菜篮子”等新消费模式,支持培育一批门店宅配、“前置仓+提货站”“安心达”、无接触配送等示范项目。推进医疗、教育新模式创新,实现“互联网复诊+处方在线流转+医保自动结算+药品配送到家”一站式服务,支持优质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参与本市中小学线上课程建设,办好“空中课堂”。
    推动传统便民服务提质增效。组织老字号品牌依托电商平台开展专场直播、网上促销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食品老字号进驻连锁超市。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特色小店,提供个性化“服务包”,发布一批符合要求的“放心餐厅”。加强家政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以“信用码”记录家政服务员健康状况、从业经历、技能培训、有无犯罪背景等信息。
    优化服务消费供给。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区等场所建设文化时尚中心、健康管理维护中心、养生养老中心、消费体验中心等新型载体。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全市消费打卡地,支持餐饮、特色小店、商场、老字号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培育网红打卡新地标。支持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等新业务;加快落实免税店创新政策,强化与口岸、保税区布局,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产品。支持企业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