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开发区推进“全域自贸区”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2021-09-16 16:03
    江苏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娄勤俭书记明确提出“通过三大片区和57家联动创新发展区的联动改革、联动创新、联动开放辐射带动全省更大范围的发展,达到一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全域自贸区效果’。”打造全域自贸、全员自贸新格局,是当前各地自贸区竞相发力的创新举措,也是释放自贸区“溢出效应”、提升企业和群众感受度的关键一招。就贯彻省委省政府“全域自贸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明确功能,统筹生产力布局,认清“1+4+N”自贸格局的内涵和外延。
     “1”,即自贸试验区作为核心,发挥开放引领和压力测试功能。进一步彰显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先行先试”优势,聚焦贸易便利化,以连云港港为战略资源核心,国际班列为战略链接,突出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和开放功能完善等重点任务,补齐汽车整车进口、大宗商品交易、国际邮件互换等功能,持续提升港航服务水平,推进连云港港由交通运输港向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转变。聚焦投资自由化,抢抓RCEP签订机遇,紧盯国家省开放政策动态,以日韩等国家(地区)为方向,加大海事服务、跨境结算、职业培训、离岸国际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引,扩大教育、金融、第三方中介服务等领域开放步伐。
     “4”,即联动创新区作为基础,发挥开放承载和产业支撑功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徐圩新区等4个功能板块纳入省级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在地理范畴上,4家省级联创区位于自贸试验区“一带三组团”东西两翼,与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地理接壤,有望成为自贸试验区扩区的基础区、先行区,同时为自贸试验区开放功能布局提供地理空间;在功能定位上,4家省级联创区作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主体,承载着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的功能,与自贸试验区三大功能定位互为支撑,形成的石化产业、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及集聚的科教资源、研发平台等优质要素成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源头。灌南县经济开发区、灌云县经济开发区(空港片区产业园)、东海县经济开发区、赣榆区经济开发区等4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市级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身优势,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提供腹地和产业支撑。
     “N”,即辐射带动区作为外延,发挥开放拓展和创新策应功能。自贸试验区设立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双重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和发展优势,有利于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层层放大的辐射效应。从区域层面看,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开放,有助于发挥交通枢纽和开放平台功能,打通东西双向通道,为苏北、鲁南以及陆桥沿线地区提供便捷化出海服务,同时强化对区域大宗商品和特色消费品的配置和保障。从市域范围看,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拥有港口、综合保税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等制度优势,为全市各区域依托自身产业优势,扩大开放提供样板和跳板,市域其他产业功能区作为辐射带动区,立足自身特色,按照复制典型做法、产业联动发展、共享共用开放平台等举措,与自贸试验区形成内外联动。
     二、注重实体经济培育,完善主导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注重搭平台、补链条。省委省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介于我市医药企业位于自贸试验区红线范围外,应加大“一照多址”政策的探索,以“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新模式,突破政策空间限制,加强与海州区新医药和医疗器械,市高新区、连云区医养健康,灌云县原料药、东海县中药材种植等联动发展。以“中华药港”建设为核心,行政层面应推进区域性药品和医疗器械认证审评分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分院、中国(连云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全市及周边地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审评、检测等便利化服务;市场层面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利用中药及中成药生产放开外资限制的优势,加大对日本汉方药生产企业的招引以及专科肿瘤医院、合资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同时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拓展。
     石化产业注重要政策、延链条。国务院制定出台了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加工贸易、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供给、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独享政策,助推舟山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徐圩新区作为省级联动创新区,依托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基础化工原料等四大产业集群雏形初现,应加快在自贸试验区内补齐石化产业链发展短板和缺失环节,加大向上争取,复制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政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全面开展现货石油贸易、仓储、交割等业务,探索开展推动本地头部石化企业联合组建石油交易中心,积极引进油品贸易专业招商中介机构,吸引国内油品贸易企业落户。围绕石化产品下游,聚焦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在县域布局石化产业拓展区。
     海洋产业注重展特色、做强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正在推动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沿海发展成为关键,向海发展成为重要推力。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推进海洋旅游业特色发展,组合利用“海洋文化+西游文化”优势,瞄准亲子游市场,高标准、大格局布局海底世界、西游记主题公园等观光式、体验式旅游场所,推进涉外旅游便利化改革,开发集成式、套餐式精品旅游项目。推进海洋科技资源转化,依托江苏海洋大学的院校资源,争取吸引省内海洋科研力量,在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建设国家级海洋研究机构,紧盯中船重工716研究所海工装备产业园项目、702研究所深海探测项目,建设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推进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放大海洋渔业优势,建设水产品加工贸易区、海洋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型水产品物流和集散中心。
     新兴业态注重合作共建、发展共享。共同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围绕跨境综合试验区建设,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信息网、物流网、贸易网,探索公共服务平台、海外仓、保税体验展示店等合作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公共服务“一个平台”,仓储物流“一张网”,提升综合竞争力;发挥综合保税区特殊优势,线上探索依托“我的连云港”APP建设跨境电商线上体验中心,线下探索在区外建设跨境电商展示体验店、保税展示交易体验店、区域性国际商品直销中心,通过“保税备货+现场体验+身份核验”,畅通跨境进口商品分销通道。大力推进平台经济建设,围绕灵活用工、异地贸易等企业诉求,探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加快培育共享用工平台、运力交易平台、资金结算平台、二手货物交易平台等平台经济,服务全市企业发展。
     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政府治理能级。
     推进管理体制优化、完善。目前,东部城区成为我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区,承载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国字号战略布局,拥有港口、核电、盐田等多种战略资源,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东部城区生产力布局的关键,建议在自贸试验区建设逐步推进的基础上,在“十四五”期间,整合东部城区行政管理体制,破解碎片化问题,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等管理模式,探索整合开发区、连云区、徐圩新区、上合组织物流园,加大向上争取,争取成立国家级新区,与自贸区管委会合署,开发区、徐圩新区等开发区参照深圳前海、蛇口等模式探索企业化管理,减少层级,高效推进自贸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产业功能配套建设上实现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开放平台共建、共用。围绕开放平台、通道建设等资源差异,部分自贸试验区探索利用“飞地”模式,通过设置自贸领地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泸州自贸区内设立了面积约为450亩的自贸领地,西南地区48个地级市都可获得责、权、利完全自主的自贸领地,自贸领地成为了周边城市参与自贸共同体建设的空间载体。自贸试验区以及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市的开放平台,应该服务全市乃至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对外贸易,且应调动全市各种资源,共同推进开放高地打造,建议从市级层面统筹考虑,探索各县区、功能板块在自贸试验区市开发区区块、连云区区块设立“飞地”,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利益分成等内容,形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及税收,先实行属地统计和征收,按约定比例调整核算,纳入考核,率先探索电商、物流、贸易等领域合作的财税分配和统计协调机制。同时,加大完善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信息分享、项目互推等机制,按照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对外开放。
     推进产业政策精准、精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任务明确,国家省从宏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需要各功能板块立足自身定位,推进相关举措落地执行,产生效应。全域自贸区建设过程无论是对标复制典型经验做法,还是协同推进自主改革探索,其目的是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差异,以需求为导向,让一线执行者、惠及者参与决策,比如在推进赋权过程,应以功能板块需要什么为前提,其次考虑能给什么。政策效应的释放,关键在执行,在制定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强化政策管理改革探索,将政务服务标准化理念引入支持政策管理,比如佛山市“扶持通”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和资金申报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苏州市“政策计算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推进资源配置合理、高效。解决市域交通快速化问题,随着高铁、机场、深水航道的建成、投用,对外交通瓶颈短板有效补齐,市域交通快速化改造成为我市接下来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内部以及与各板块间联接的问题,大港路等疏港通道,花果山大道、港产大道等城区道路通行条件需要进一步提升。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一个城市的未来,是由城市的人口基数和人才数量决定,全域自贸试验区建设离不开各类型人才支撑,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效率成为吸引人、留下人的重要因素,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应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加大教育资源向开发区等板块倾斜力度,通过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强化人才吸引力。解决开放权限较低问题,围绕“卡脖子”的开放资质、权限,做好可行性研究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国家战略实施为依托,持续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开放权限、创新载体尽快落地,丰富开放发展功能。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