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业“破圈”:是技术迭代更是模式创新

    2021-08-31 10:44
    8月23日—25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一系列与智能化、数字化相关的“会、展、赛”夺人眼球,传递出“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大会主题。
    与此同时,在主论坛上,院士大咖及科技企业领头人畅所欲言。如何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有哪些亟需破解的难题?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该如何应对?
    趋势——走向“人联、数联、物联”的鲜活世界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主论坛上发言时所说,人工智能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制造、交通、商贸、法律、消费、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生产生活场景,释放着驱动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带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正在为产业赋能、为生活添彩。
    万钢表示,要加速人工智能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从数据驱动向场景牵引拓展。而要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统性突破,首先要攻克相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在人工智能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次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来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万钢强调,“所谓自立自强,首先是‘立’在深入基础研究,而‘强’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看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四句话总结:网络一切、数据赋能、颠覆行业、定义未来。“随着人类社会走向人联、数联、物联,人类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成了一个鲜活的数字世界。其背后本质可归结为节点和链接。”他认为,数字时代的创新范式也在演变。过去的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现在发展为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他提出,跨区域研究中,可打破壁垒,建“零成本”的科技创新平台,使得公共数据为更多科学家共享。
    应对——模式创新,智能产业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面对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各企业该如何应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关键词。
     “我认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科技领域那么活跃,成果转换在加速,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不断地突破和应用。”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看来,在此趋势下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已是必然,公司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战略加速转型,近三年里已经投入近百亿。“从2018年至今,我们掌握了5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投放智能网联汽车145.6万辆,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他透露,长安汽车将加速智能化、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布局,未来五年,将在全产业链上投入1500亿元。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应该思考如何构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他给出答案——大力发展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的新IT,以此来赋能实体经济,从而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他介绍了一个用“新IT”为智慧交通赋能的案例:联想在20公里的路段内先试先行,打造了一套“5G+MEC+V2X”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实现车路协同,提供危险驾驶提醒、违章预警、盲区监测、碰撞预警、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这一方案助力了重庆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获批。
     “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共享、个性化定制,远程化服务,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种模式创新。”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说,集团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框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应对不同场景的数字化,实现复制性赋能传统产业,助力上下游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本届智博会,吉利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这是汽车行业推出的首个为全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李书福透露,平台第一批解决方案即将亮相,未来将以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则认为,建立开放、开源、共建、共融可信的智能产业生态尤为重要。华为自主创新的Open Harmony(开源鸿蒙)技术独特,给万物互联创新带来全新可能,它可以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同时提供编程语言、开发工具,为行业带来高安全、高可信、高灵活的操作系统。他表示,Open Harmony正在进一步完善,为数字化、智能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