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经开区五措并举 高质量推动经开区整体发展

    2021-10-20 11:14
    一、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较低,又逢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进入“三期叠加”,制造强国深入推进,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仍将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努力方向,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创新,链式产业集群、模块化产业集群、跨界融合产业集群不断形成,经开区逐渐转型发展,呈现“高、精、智”的特色趋势。
    1、将“软实力”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不断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创建经开大品牌,提升品牌效应。
    2、在产业培育方面逐步“瘦身”“增高”,明确主导产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产业“微笑曲线”,打造产业链经济,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3、由单一型经开区逐渐转型为集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经开区承载功能日益多元化,发展模式将从“客户思维”转向“伙伴思维”,管理模式将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更加突出精细化运作
    4、由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转变,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基金等,加大对创业孵化项目、重大产业专项、产业化项目的投资。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培育特色产业。
    瞄准建设“高端开发区”目标,着力体现“高新技术、高端企业、高级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四高联动”特征,形成以科技金融为主、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上汽大通、中车新能源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以云内动力、一汽锡柴、威孚力达、戴卡轮毂、明恒混合动力、中车浩夫尔、德国嘉科、美国富卓、瑞典永豪等众多核心零部件企业为支撑,形成以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发动机制造、整车制造和物流营销的整车及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以荷兰安飞陆、中车时代、黎曼机器人、超通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产业;以中誉东莲、台湾圣辰自动化、恺韵来AGY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整机产业;以大国重器透平叶片、万斯纺织、瑞典永豪压铸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产业。以墨诺半导体、费曼科技为引领的石墨烯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变格新材料、格菲电子为代表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膜产业,以烯晶碳能为龙头的石墨烯超级电容产业,以金木土新材料、云亭为代表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产业,以墨泰新材料、恺信石墨烯为代表的石墨烯发热材料产业,并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合作,填补国内石墨烯材料技术空白。
    2、坚持土地集约利用。
    始终坚持“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发展理念,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高效释放发展潜力。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土地、能源等需求过大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落户,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招引土地集约率高、低污染的现代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入驻项目均实行“亩均投资强度”与“亩均产出效益”双评估。积极探索老旧厂房改造机制,通过产业准入、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低效资源再利用、存量用地再盘活,辖区内“散乱污”企业得到有力整治,累计盘活低效用地超7000亩,使得老旧厂房焕发出新活力。采取“政府牵头、政企合作、政策引导、各得其利”的共赢模式,有效把区内空置的楼宇、办公用房、厂房等作为今后发展资源,推动社会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老旧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完善管理制度,80%的传统企业已完成智能化改造、节约水平和产出效益实现双提升。
    3、坚持促进转型升级。
    瞄准市场环境改变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力拓展传统制造业市场发展的附加值,通过需求端发展反向推动上游企业的生产制造。紧抓“智能+”机遇,凸显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的重大基础性支撑作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围绕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大力推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提升,以项目为基点,从点及面推动全产业链的升级。树立典型,继续深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智能车间等企业资质的认定,推动企业不断提质增效。坚持发展高端制造业,也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物流货代、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汽车销售服务等公司自发集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不光靠人为引进“高大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更是为服务高度发达的制造业自发而来、水到渠成。
    4、坚持提升企业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加大各类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集聚力度,全力打造惠山“惠企通商加速度”营商品牌,创造出一批体现“惠山速度”和“惠山温度”的营商环境亮点品牌。打造企业发展服务综合数据中心,将行业信息导向、知识产权信息等数据体系化结构化,构建深层次、立体化、定制化的企业创新数据库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对数据进行智能检索采集、智能标引、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等手段,轻松掌握市场动态,为企业科技创新、运营优化、战略定位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大数据展示中心,直观展现惠山科技发展动态,用基础数据强化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力。构建24小时不下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形成更具黏性的产业生态圈。搭建“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体系”的双线联动服务体系,强化政府与企业的沟通纽带,提升政企交流的频次与深度,进一步形成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双创服务体系。
    5、坚持产业人才引领。
    突出“高精尖缺”引才导向,结合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2.0版以及“锡引回才”专项行动计划,完善惠山“先锋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快集聚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引进诺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国家人才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团队,重点引进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能够解决惠山企业“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人才,形成人才加速集聚的“强磁场”。深化“一镇一院一产业”模式,做深做足“院士经济”文章,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积极效应。全力推动企业建设高水平重点研究室、研发中心,引导企业致力于破解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及应用,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力及创新影响力。
    三、优化举措
    1、优化载体布局,强化科创载体作用。
    不断推进科创载体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全力打造一批满足科技企业初创、成长、成熟不同阶段发展需要的全周期载体,建设一批支撑科研成果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式载体。打造创新理念先导区,对标新加坡纬壹科技城,遵循“轻、新、绿”理念,促进创新要素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在长安东拓区建设科技型园区主题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和生产力加速基地,借鉴张江开发模式在姑里西侧打造人工智能岛。建设高端产业基地,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实施现有低效存量、闲置厂房的更新再利用,优化完善以4层厂房为主导的凤鸣谷高标产业区规划方案,加快建设集聚区10万平米科创大厦,完成建设惠山生命园产业化基地标准厂房一期工程,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半导体等领域打造形成更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
    2、增强支柱产业竞争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积极推动制造业提质提能。一是强化“惠山智造”,致力于高端制造业集聚。积极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惠山制造”向“惠山智造”转变,推进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应用为手段,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积极鼓励园区一些重点企业大规模采用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形成完善的制造生态系统,打造“灯塔工厂”。二是针对产业“卡脖子”领域,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有效地引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的重大项目。估计外资公司积极融入本土创新体系,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发挥经开区内本土创新能力强的公司与外资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关联效应,更好得融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体系,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积极参与无锡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的建设,依托制造业基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在经开区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效应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整个经开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3、打造全方位、系统化的新兴服务业生态圈。
    集合园区产业的比较优势,重新定位生产性服务业,树立“服务引领制造”的观念,提升经开区服务业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重点企业将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区域性总部落户经开区,引导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工厂向研发、销售和区域运营管理功能的基地化、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实现生产与服务分离,培育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生产性服务的独立企业。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及产业链上的融合,加快服务业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供应链服务、检测检验、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技能在产业链上的有效应用,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商业服务能力,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餐饮、生活服务、商圈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探索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培育各类新兴消费,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商业布局体系,探索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适当引进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着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打造高端服务品牌。
    4、扩大内外开放,拓展新的战略资源。
    坚持全球视野,实行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方针,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区域战略,全面深化对内开放和合作,加快吸收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临港产业园等先进园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建设溢出效应,谋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格局。另一方面,园区充分发挥已达成战略合作的中德、中美等地合作优势,坚定不移得实施双向开放战略,全面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深化中外合作机制,积极拓展合作领域,重点推进在科技、能源、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应用、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合作,把握和利用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在长三角区域内开发合作新园区或建设跨境合作园区。
    5、探索合作共建形势,放大惠开效应。
    加快对接高水平创新基地,实现平台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的发布,吹响了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行动“集结号”,一批共建的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立。加快对接江苏牵头、长三角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牵头、上海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首套试验台位,长三角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推动科技要素加速集聚、融合、流通。促进长三角范围内的企业研发分中心、专业研究所、高校院所代表处等各类高端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深入初具雏形的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深度融合的物理空间,以此助推经开区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产业融合度的大幅提升。积极推进徐州惠泉高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成为南北共建园区示范标杆,以双方优势互补产业为基础定位,对内大力扶持优势企业、鼓励项目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对外实施精准招商,大力招引建链、强链、补链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