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发力”构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09-10 10:07
    近日,江苏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科创资源丰富、制造业发达、生产性服务业领先、对外开放度高、人才吸引力强、数字化基础好,完全可以集中力量从以下六个维度协同发力,进一步提升江苏产业的整体能级,助力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格局下,通过密集的产业集群形式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是江苏制造业发展的艰巨任务。江苏所打造的产业集群应当是高质量的集聚,要从过去的“总量论英雄”向“创新论英雄”转变,不是简单地看规模总量等粗放型指标,而应更加关注产业关联(产业链现代化)、核心技术能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附加值率等内涵式发展的指标。
    形成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有机融合,重点在于设计有利于创新各主体协同的利益激励机制。应当借鉴美国《拜杜法案》的相关做法,制定全省范围的相关激励政策,吸引全球创新资源、人才和资金。此外,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定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效率。“十四五”时期,江苏在“制造强省”目标的引领下,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建议:一是将生产性服务业指标纳入到发展制造业的考核体系,采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地方产业发展绩效;二是鼓励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政府要在共性技术平台等产业公共品方面增加供给;三是制定更适用于江苏优势产业的行动方案,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建立发达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工匠型”人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掌握某项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帮助企业产品精细化、工艺能力提升的高级“工匠型”人才。这类人才培养并非普通大学能完成,应交与专业职业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地位。江苏发达的制造业恰恰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应用条件。
    加快形成产业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树立新型开放观。对外开放上,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为我所用。在对内开放上,首先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拆除各种针对民营经济的制度壁垒和无形障碍;其次要发挥江苏沿江两岸的实体产业优势,连同上海合肥打造“沪宁合产业创新带”,与“G60科创走廊”同频共振,形成协同式产业创新发展。
    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赋能产业。数字化是未来产业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机制。一方面要以“产业数字化”为导向,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对产业的资源管理、供应链等进行优化提升,引领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还应进行“数字产业化”,充分运用省内信息通信、软件、人工智能等产业基础优势,将数据资源化、产业化,培育一批有代表性和行业特征的数字企业,构建全国数字化高地。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