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源泉

    2019-04-12 15:48
    高邮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这才出现了前一段时间报道的 “抢人大战”。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成立科技人才办专职服务全区人才科技工作,努力打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氛围,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聚焦产业跨越发展,建设一流人才载体。
    一方面围绕确立培育发展的以食品安全产业为切入点的生命健康产业,我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南工大高邮健康产业研究院、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检测(高邮)中心,共享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建立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培训中心高邮基地等载体平台,并以上述平台载体为依托,引进入驻了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石磊教授创办的中食安科、中科院电子研究所赵永超研究员创办的快立达信息工程、台湾万英群博士团队创办的旭呈生物等7家企业。另一方面围绕推进我区支柱产业创新升级,以高邮市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精简高效的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的配套服务功能,真正做到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优质环境,为科技项目落户生根提供优质土壤。
    二、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为转型升级引入智力支撑。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以引进技术成果与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双重目标,不断引入智力支持,深化与国内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全区企业与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吉林大学、湖南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达成70多项产学研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哈工大—高邮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南工大高邮健康产业研究院,共同推进高邮经济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跨越发展。2012年高邮经济开发区荣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同时,与高邮市“院团会”(高邮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市科技镇长团、市高层次人才协会)建立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邮分中心、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邮分中心、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邮分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借助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在本地的转化与应用。
    三、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精准服务。
    宣传落实好省科技创新省“人才新政26条”和扬州“人才政策20条”等有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高邮经济开发区鼓励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的扶持奖励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行动计划》和《科技产业综合体招商管理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近亿元,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加快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店小二”企业服务精神,经常性深入企业沟通对接,详细了解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和重点人才,并与重点科技型企业、准高企一道,商讨确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发展规划,借助各类各级人才扶持政策,不断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四、发挥机制创新作用,培育各类人才。
    一是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实用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培养一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与江苏理工学院、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和常州信息技术学院等多家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及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全区企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人才3000多名。二是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技术人才。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到企业挂职,共同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邀请济南大学、南昌大学等科技镇长团成员帮助企业对接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项目,收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近200项,协助企业柔性引进博士50名,获批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19人。三是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为目标,利用高邮市秦邮英才培育计划、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等本土人才培育政策以及邀请项目评审专家来区开展创业大赛、知识产权、创新券、科技人才等政策宣讲解读等,加快培育优秀中青年管理人才、技术专家、优秀企业家和乡土人才的培养。
    当然,人才工作任重道远,尽管有一些起色,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人才信息收集不全面,人才服务队伍不健全;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招引难,留住更难;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政策激励作用不明显,缺乏前置补贴。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创新信息收集管理,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一方面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建立本土人才、柔性引进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库,与村、社区、企业、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更新信息资料,并通过奖补等各种形式激励村、社区、企业积极参加人才信息的收集整理,保证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同时创新“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工作思路,主动拜访高邮在外成功人士,利用他们的资源,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要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定期走访企业,收集技术、人才需求,寻求各类相对应的专家,并带领企业赴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积极响应市里组织的各项产学研活动,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加市委人才办、经信委、科技局以及人社局等部门牵头组织的产学研对接和人才招聘活动,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及时的把企业的需求带出去,把开发区的产业和企业进一步的推介出去,吸引更多的专家来我区创新创业。
    二、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用好本土资源。
    引进外来资源固然重要,用好、培育好现有资源,将更加有助于我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创新培养机制,促进本土人才“进化”。组织人才代表到经济发达、事业兴旺、亮点突出的地区参观、观摩和考察,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把握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培训机会,尽可能多地推荐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培训,重视培训期间的管理、保障和服务,注重培训结束后的培训成效检验、知识推广、成果转化,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用好激励保障,激发本土人才“功效”。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造,在人才学历提升上给予具体支持。鼓励专业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和项目申报,出台较为详细的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定期开展科技、理论、技术“大讲堂”,举办学术、经验“交流会”,进行“一对一”人才结对帮扶。细化人才队伍管理措施,重视人才工作的后勤保障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三、强化政策引导,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深入贯彻执行上级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实施人才引进“零门槛”政策,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奖励政策的兑现落实,特别在人才安家补贴、生活费补助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为落户人才提供更加美好的配套服务和生活环境。一方面在在政策宣传上要加大创新思维,对包括人才科技在内的各类扶持奖励政策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形象、简明、生动幽默的方式扎实开展“送政策进企业”,让每一个企业了解政策,并在政策的引领下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的落实,前期做好宣传引导,确保所有企业都能知晓政策申报的时间、要求。对提交的材料做到审核细致严格,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形成科研、合作、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加快平台建设,集聚创新优势
    借助海智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业项目和创新人才来邮合作创新和创业发展。一方面强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在手项目实施,做好意向项目跟踪落实;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开展项目招引,利用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太平洋国际展览(北京)公司等资源,有针对性跟踪联络,主动上门拜访。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我区电池工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围绕已经获得铅排放指标可进行生产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品开发,推进他们与中科院、南京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储能行业内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项目、技术,加快推进产品检测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为做大做强做响高邮电池工业园提供强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