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搭建智慧园区的评价指标与实施路径探析

    2020-04-08 16:31
    智慧园区是数字园区基础之上园区信息化的3.0,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交互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更加智能运作的园区,因此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园区中具有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如融合通信云服务、工业云服务、财务共享SSC、立体GIS系统、智慧楼宇、绿色数据中心、智能停车场等。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园区基准网络、数据中心、云主机、园区信息化服务、企业信息化服务。
    一、智慧园区的三大应用
    智慧城市是以全面信息基础设施和平台为基础,由政府投资拉动和居民需求结合驱动的多层次综合应用体系。作为将先进技术全面融入到园区精细化管理中的有效手段,智慧园区本身就是一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从发展过程上来看,智慧园区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并逐步实现产业、生活和公共三大核心领域的信息数字平台建设;在搭建软、硬平台后,通过政府投资拉动进行示范和深化应用,以点带面,并与园区企业、居民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智慧园区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智慧园区应用的三大核心领域如下:
    1.决策服务应用。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首先需要一个“智慧园区管委会”作为智慧园区的指挥中心和智力支持。“智慧园区”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也强调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的“创新2.0”模式,旨在实现政府架构的平台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园区管委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个智能部门之间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管,使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方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园区管理机构。例如,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开发用于辅助园区领导决策的“仪表盘”系统,把经济运行情况、社会管理情况等形象地呈现在领导干部面前。
    2.产业发展应用。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将催生新兴的“智能产业”,而相关的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亦将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与新型产业的互动、融合。举两个例子,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再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智慧能源,是指拥有自组织、自平衡、自检查、自优化等人类大脑功能,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形式。智慧能源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能能源技术,还应涵盖智慧能源制度。
    3.民生服务应用。民生服务也是智慧园区建设重要的落脚点、基本点。关乎民生、惠及民生的智慧园区应用,例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有着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例如构建智慧医疗主要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国家、省、市级的医疗信息平台、医疗物流信息化、远程医疗三个部分,实现医疗信息化。如建立以RFID为基础的药品物流信息化系统,便于医院对所有药品进行出库管理、调配管理;整合各个医院的医疗资源(设备资源、专家资源),实现病人的远程专家会诊。
    如何来评价一个园区是否智慧?本文拟从智慧园区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和智慧园区评价指标的几个维度来进行探讨。
    二、智慧园区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一)全面综合与重点突出
    1.全面综合: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目前智慧园区评价体系侧重的智能、感知、无线、光速、物联等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外,还囊括了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宜居环境、人才创新以及政府效能等,以充分体现全面、协调、智慧的理念。因此,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按照“综合”的要求,从不同侧面,全面反映所评价的对象,还需要将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指标体系中包含多个指标,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同,其所占的权重也不同,权重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使之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2.重点突出: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重点,强化体现有代表性、有鲜明智慧园区特色的指标,弱化普通的、一般性指标。对各个指标,可以通过权重的变化,体现智慧园区发展的不同目标和要求。
    (二)动态性与可比性
    1.动态性:目前国内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均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智慧园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园区发展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除一级指标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和三级指标都有可能进行调整。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评价对象属性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根据智慧园区理念的不断升华及实际需要,淘汰某些过时的指标;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智慧园区的新发展适时选择、增加一些新的指标。
    2.可比性:首先,评价对象之间应具有同类属性,属性不同的对象不能放在一起评价;其次,评价对象的各级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或统计口径必须一致。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指标的绝对水平和变化水平,因此,不仅要有绝对量指标而且要有变化率指标,绝对水平指标揭示出这个园区的智慧化发展阶段,而变化水平指标反映了该园区智慧化的发展、进步速度,以反映该园区管委会和社会在智慧园区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三)与基本现代化指标相衔接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构建智慧园区之间是一个互为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关系。智慧园区应该服务于和支撑基本现代化,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作保证,智慧园区就成了空谈。同时,智慧园区又是对数字园区、园区信息化更高层次的诠释,内容更广泛。
    (四)实用性与操作性
    1.实用性强:实用性与智慧园区评价指标的选择有关,选择的指标数量少则无法全面、充分地反映园区智慧化水平的客观情况,选择指标数量多又会导致统计和评价成本过高,因此,评价指标也并非越多越好,理论上多个指标的说服力不一定强于单个指标,如果多个指标评价的内容相互重叠,反而会造成对评价的干扰并导致结果失真;从实际操作来说,指标越多,指标体系的结构越复杂、涉及的数据也越多,不利于评价和计算。尽量选择信息含量高的指标,以最少的指标反映最多的实际状况,从而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做到“评价全面,指标简单”,从而能将全面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2.易操作性:智慧园区评价指标应该是实用的指标,需要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求数据和信息来源简单、方法直观和计算快捷。应该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智慧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值。
    (五)权威性和可得性
    设计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数据要具有权威性和可得性。在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源上,要尽量选用权威部门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特别是统计部门的指标和数据,从而保证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同时,在针对指标的计算上,也要尽可能采用权威部门的原始数据,尤其是各类统计年鉴和地方志书等定期、公开、权威发布的数据来源。
    三、智慧园区评价指标的几个维度
    (一)绿色环境视角
    维尔纳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2007年针对欧洲70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进行了调研和排名,并提出了“欧洲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他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能在智慧经济、智慧公众、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智慧生活六大领域具有前瞻性的优秀表现。该研究团队从以上六大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31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标准化的转换与加总,这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在未来的智慧园区建设和规划中,我们需要充分吸收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成果,并更多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及各自园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更多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以更适用于符合自身实际的智慧园区评价体系。
    (二)园区基础设施视角
    保障智慧园区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其具体包括如下:
    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是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园区中的覆盖比例,如家庭光纤可接入率、无线网络覆盖率、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等。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园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无线网络覆盖率是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园区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是指互联网宽带和无线宽带的的接入率等。智慧园区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应在95%以上。智慧园区的无线网络平均接入率应在98%以上。
    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是指智慧园区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传感网络建设水平等。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是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智慧园区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应在5%以上。传感网络建设水平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4.园区人文环境视角。城市人文环境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居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具体可包括以下指标:(1)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是继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后反映信息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由对5个分类指数——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使用率与负担能力指数、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环境与应用效果指数进行综合测算得出来的。
    (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市民文化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的普及度。包括:①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智慧园区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应在30%以上; ②城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对基本科学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智慧园区的公众科学素养的达标率应在20%以上。
    (3)居民生活网络化水平。居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是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①居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居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园区居民上网率应在60%以上;②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指移动终端用户中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智慧园区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应在70%以上。
    四、建设智慧园区战略思路及未来趋势
    战略思路:以“共建共享云平台,互联互通大数据”为目标;以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为技术方向,以城乡一体,统筹统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为原则;以PPP等模式构建项目建设、管理运营、集成的合作机制,以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打造高新特色,形成建设智慧园区建设的新模式。
    未来趋势:1.ICT及互联网企业将争相布局智慧园区。ICT及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个层面,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作,作为园区管委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才能做好智慧园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正在从单纯提供解决方案式的项目建设向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后期运营转型,而这种转变恰恰是ICT及互联网企业进场之时。
    2.以PPP模式为基础,政企协同为主,渐渐替代政府投资为主。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运营,极易导致园区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管理效率滞后等诸多问题。而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可既拓展园区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又提升园区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事实证明,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建设实施。
    3.智慧管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等关系民生服务的应用将成为政府推动智慧园区建设的新着力点。智慧园区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思维,日益成为园区治理者关注的焦点。如何打造“低碳、安全、便利、友好”新兴园区,因此这些应用将成为智慧园区的投资热点及着力点,单是“城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网”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整体智慧城市的投入是更需要海量资金。
    4.智慧政务、智慧工厂及智慧社区将成为智慧园区入口的新争夺点。随着智慧园区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工厂、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的建设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智慧工厂、智慧政务及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园区管委会应该合理引导,促成其相应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数据沉淀。
    5.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发掘将提升智慧园区体验。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各地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均加入云计算的概念,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的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与此同时,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成员,如华为、中兴等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随着政企合作模式中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带动了政府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大数据分析也有助于园区运行体征的监测,助推城市管理和服务优化。
    6.信息安全将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信息安全始终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园区管委会方面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方面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
    五、智慧园区搭建的措施与路径
    (一)实施“三大基础工程”
    1.建设智能网络基础工程。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泛在无线网、感知物联网三个基础网络。推进无线网络在公共场所的覆盖率和光纤的可接入率,充分利用园区中国电信湘潭分公司、时变通讯公司等“近水楼台”的优势,加快实施wifi升级工程和5G试点工程,实现重点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域无线wifi免费提供,在部分区域提前布局5G基站。 
    2.建设园区大数据中心。加快启动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由基础设施服务向平台服务、软件服务拓展,由单纯电子政务云向电子商务云、城乡综合云发展,形成具备区域云计算服务能力,打造城乡智慧新引擎,发挥集聚辐射功能。
    3.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在智慧园区的大数据管理上,制定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范,鼓励企业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在技术上,制定完整的技术防护方案,采取网络防火墙、数据备份、加密等技术,支持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二)建设“四大智慧云平台”
    1.建设智能制造服务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工业智能制造信息平台,目的是提供行业大数据统计、经济运行分析、信息化服务等功能,提升企业决策力和产业竞争力。在推进措施上:一方面,加强智能制造公共基础建设,为智能制造提供公共支撑和保障。在智造谷范围内推进数字化设计平台建设,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鼓励智造谷内企业提高规模工业企业计算机铺助设计(CAD)、铺助制造(CAM)应用水平,推进骨干企业的计算机铺助技术的集成应用,普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构建工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和基于信息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另一方面,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鼓励企业建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支持园区企业研发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数控加工装备,开发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伺服装置等为其他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与服务,为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能技术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2.建设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项目审批、政策信息发布、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企业困难解决等服务。2018年开始湘潭高新区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举例来说,在“智慧政务服务云”体系中,我们可以将“湘潭高新区工程报建系统平台系统”进行再升级,通过平台实现与项目单位的实时指导和交流,与相关审批部门实现审批资料的安全共享,项目单位在“系统平台”可实现24小时资料上传并即时审批,项目单位经办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施工许可办理。
    3.建设智慧民生服务云平台。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相关系统全面整合、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利用,建设“市民一卡通”,实现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和社保领域跨部门、全流程网络化协同管理,建设“智慧社保”。加快推进智造谷培训信息化,整合优质的职业培训信息资源,推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培训模式创新,建设“智慧培训”。整合各类惠民便民智能自助终端,按区域合理分布,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小屋”。
    4.建设社会治理服务云平台。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加快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化建设,加快园区三维建设,促进信息的空间定位和数据共享融合,强化土地的综合监管和高效利用。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加快建设智造谷视频监控云,构建社会治安实时监控预警体系,建设并完善“天网工程(含智慧警务)”“雪亮工程”。整合惠民便民平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智慧社区”,提升智造谷建设智能化水平。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