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发榜

    时间:2022-09-05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本次评审经园区申报、省局推荐、专家评审程序,拟确定北京经开区、西安高新区等22个园区入选。

    本次入选的首批试点示范园区将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为20228月至20257月。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要求,各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印发建设方案,重点围绕知识产权政务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打造知识产权政策供给充足、管理规范、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的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工作环境,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不断完善和落实知识产权工作,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区域协同保护新格局。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先后出台《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多项重要政策举措,保障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

    除政策保障以外,苏州高新区还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保驾护航,区内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北京三友、苏大知识产权研究院等一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导,还可以参加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策指导课堂,高新区的贴心服务让企业们非常有底气。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已取得专利授权8247件,同比增幅20.29%,增幅位居苏州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79件,是苏州市平均水平的1.78倍成绩喜人,捷报频传。

    西安高新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样很高,自1991年成立以来,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西安高新区)基地等多项国家级称号,集聚高等院校12所、科研院所49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11个,新型研发机构186家,该高新区拥有高企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4家。截止今日,西安高新区已培育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上市企业63家,并且成功引进了美光、三星等高科技企业,设立境外离岸创新研发机构18个,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项目超过130家。耀眼的成绩与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无关系,成立3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也成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其他产业园区的自主创新发展发挥了优秀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积极打造了园区知识产权综合“1+2+3”管理模式,科学合理规划园区知识产权发展政策,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加速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目前区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62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1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08146件;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优势企业17家,位居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前列,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了整个西北地区唯一获批的园区。

    成都高新区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个上榜的示范园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荣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等众多招牌称号。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70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97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90件;中国专利奖47项,四川专利奖68项,省级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3个、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个、区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3个,国家级示范优势企业累计达25家次,各项指标均居成都市首位。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成都高新区也定下目标:到2025年实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基本建成。

    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强化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支撑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园区产业核心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带动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入选园区要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实现对知识产权更加严格的保护,更加高效的运用,服务好园区内的企业,用知识产权这一有力武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