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惠山经开区锚定融通创新方向 提升双创基地建设成效

    时间:2022-02-11

    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1年7月,2002年2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于202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97.0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6平方公里。不同于其他开发区先有产业后有城的传统开发模式,惠山开发区从始就确立了“产城融合、产融结合、产才汇合、宜居宜业”的同步开发建设模式。在城市建设上,围绕“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国际化高端之城”奋斗目标,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园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集聚了长三角乃至全产业链的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了大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自2019年开发区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和载体,聚焦“高精尖”,培育“强大引擎”,并于2020年3月以双创基地真抓实干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具体成效如下:

    一、完善产业链条,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功能完善。

    1、围绕支柱产业主阵地。

    开发区着眼于高标准建设,低成本开发,以科技研发型产业为引领,倾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开发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支柱产业,现已成功跻身“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行列,是江苏省最大的自主商用车整车基地,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0亿元。目前,拥有全国自主创新商用车龙头企业上汽大通、新能源客车翘楚中车时代、华策汽车等5家整车企业,一汽锡柴、威孚力达、云内动力等100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形成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及汽车后市场产品全体系产业链条,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应。

    2、紧扣智能制造主旋律。

    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应用,截至目前,一汽锡柴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戴卡轮毂获评工信部新模式应用项目,透平叶片、威孚力达被工信部分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万斯、透平、时代天使3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开发区企业累计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30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家,省市、区各级示范智能工厂、车间75个,并成功创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推动开发区智能制造集聚区的形成。

    二、提升创新载体,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内涵丰富。

    1、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依托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无锡惠山软件外包园、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精准医疗、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等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结合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构建逻辑,率先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整、融“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孵化体系。

    2、双创平台高度集聚。

    目前开发区拥有机动车辆、机电产品、物联网产品等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成功打造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江苏省精准医学工程中心、华科智能工业机器人平台等30余个核心公共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推动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加速发展。

    3、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开发区紧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校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目前已拥有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哈工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院、华泰创新药研究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4、强化人才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院士专家人才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强化“北美创新创业中心”等机构桥头堡作用,大力实施“院士经济”发展工程,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梯队。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中外院士26名,建立院士工作站13个,建成由院士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8个,引进以中外院士领衔的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积极效应。

    三、持续融通创新,三大融通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1、供应链融通模式。

    通过吸引整车龙头企业签约落户,把大企业做成大产业,逐渐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龙头效应,最终集聚100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无可替代的整车制造集聚效应。同时,发挥上汽大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载体建设、企业创新等多途径,联合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规模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推动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集成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加快园区企业提质增效、融通发展。

    2、数据融通模式。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时代机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提升质量、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面向工业互联网网络、工业软件与工业APP、工业大数据等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供应商企业达34家;5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大唐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获评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博耳电力“电管家运维管理服务平台”项目获评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截至目前星级上云企业累计29家,其中四星级11家,三星级18家。

    3、创新融通模式。

    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加快推进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成果转化落地;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资源,布局建设公共实验室、研发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向开发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备、中试车间、厂房等,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本;强化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打通融通发展创新链。

    四、注重优化机制,投融资环境良性循环。

    1、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开发区综合运用股权投入、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并由财政设立总额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继续对“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偿。

    2、构建金融集聚圈。

    依托信息港国际金融中心、荷塘苑金融集聚区两大专业载体,成立长三角产业投资发展共同体,吸引126家金融机构和基金注册,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形成以股权投资与金融招商为核心的产业投资板块,以银行、担保、小贷等债权融资与资产运营类业务为核心的战略运营板块,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板块,构建了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3、建设以创投为主的金融生态。

    帮扶惠开正和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带动元禾重元、中银国际等20余个国内知名投资管理团队入驻,共90余家股权投资企业总规模超300亿的社会资本落户,以资本撬动招商,形成以“项目引进+孵化服务+股权投资”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五、强化服务至上,管理服务持续提升。

    1、企业服务数字化提升。

    建设并不断完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工业绩效评估系统、档案资料库、线上培训系统等模块加大对企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形成详实的企业基础数据库;通过政策匹配、技术需求交互、开放实验室等模块,打造“24小时不打烊”企服中心,全面形成高效能强精准的企服营商品牌。同时,提供“一站式”全程护航服务,优化审批服务环境,大力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结”服务模式,有效破解审批环节难题,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2、产业政策支撑力提升。

    打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开发区管委会每年以一号文件下发“暖企行动”实施意见,财政安排数亿元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和科技创新扶持基金,保障国家及省市政策配套资金以及开发区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小气候”。

    3、配套服务完善度提升。

    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新公司非本地籍员工及家属提供入住、入学、入托方面的便利。构建多层次生活配套体系,重点围绕完善专业园区功能配套,引进符合科技型人才需要的商业休闲项目,采用定位、定功能、定方向的“三定”模式,大力引进拥有丰富商业资源的整体运营商,形成融生活、工作、娱乐于一体的科技精英社区,丰富娱乐休闲业态,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