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宜兴环科园立足四大定位 打造新时期一流标杆园区

    时间:2021-10-27

    在奋进“十四五”新征程中,宜兴环科园吹响了“打造最强增长极、建设美丽新城区”的嘹亮号角。时时处处树立“园区标准”,在产业转型、项目招引、园区建设、提质增效上勇争第一、当好标杆;方方面面展现“园区水平”,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发展战略中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人人个个彰显“园区担当”,在做大经济总量、做优质量效益、做强园区能级上勇挑重担、创新突破,成为产业强市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载体”,探索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坚持“产业强园”,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

    紧紧围绕“产业强园”战略,强化区域产业资源合作,全力构建“2+3+N”现代产业新体系,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先行军。

    1、全力攻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加快聚焦集成电路、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等“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宜兴环科园—滨湖马山两个“一核无边”模式,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加快碧迪医疗器械制造、乾鹏医疗、太平洋美诺克新靶点创新生物药研发制造、正大天晴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先行军;加快推进中建材(宜兴)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项目、高安全性聚酰亚胺电池隔膜制造项目、宜兴氢枫氢能产业园项目等建设,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

    2、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园区环保、线缆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天鸟高新碳纤维预制体、双盾科技二期、海拓宾风机制造、联东U谷、百事德智能化制造、鹏鹞智能制造园、中辰轨道交通用特种电缆等项目建设,引导更多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行业迈进,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高端市场。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方向,做强远东买卖宝、国际环保城等重点平台,深化环保、线缆等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奇环保、德环环保、开能华宇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纷纷在各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

    3、矢志打造环科新城。面对产业落地的空间制约,积极推进“一园三区”新一轮空间规划,发挥环科新城空间优势,打造园区产业制造、重大项目、高端项目的落户承载区。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等一批高端载体项目即将建成投用;新加坡丰树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建材“一中心一总部一基地”、鹏鹞环保工业品超市、开能健康等新业态项目加速建设……未来,环科新城将全力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产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今年8月28日,随着园区与新街街道、高塍镇一体化运行发展动员大会的召开,正式揭开了环科园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4、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园区还出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和“双招双引”激励政策意见,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组建了总盘子25亿元产业母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组建“1+N”子基金,重点招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项目。目前,园区共有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 25 只,总投资92.53亿元;市级以上拟建重点项目15只,总投资69.35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数量位列全市第一。此外,还有在谈重点项目60多只,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

    二、聚焦“生态立园”,当好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大力推进“散乱污”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美丽河湖”及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擦亮环科园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抢抓重大机遇,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发挥园区绿色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探索一条低碳发展的新路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本。

    1、高起点规划建设。加快编制“碳时代”行动计划,开展“双碳”实施方案及路径研究,围绕创建碳管理体系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将“低碳”“零碳”理念和技术融入园区建筑、规划建设等领域,积极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大力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清洁技术和低碳技术,提升节能降碳能力,全面促进园区绿色转型,打造低碳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先行军。

    2、高标准打造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和推广概念水厂、零碳厕所、田园牧歌生态综合体等一批低碳零碳的示范工程、标杆工程。其中,在“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上,宜兴零碳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是由环科园联合华润环保、任洪强院士团队,通过关停燃煤40万吨、年排放二氧化碳600万吨的原热电厂,实现从能耗大户到零碳排放的完美“蝶变”。项目建成后,将围绕“实现零碳目标、发展零碳科技、培育零碳产业”定位,成为全国一流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

    3、高水平建设研发中心。围绕国际低碳产业G11联盟、国内首个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宜兴分院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低碳人才、技术和项目,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能力,探索绿色技术引进培育、制造集成、示范输出和低碳服务,加快打造全国 “双碳”战略技术研究中心和低碳产业发展“试验田”。国合基地针对“钛白粉行业副产石膏——高效减量化”定向研发,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经过高达10MPa高压压滤脱水,钛石膏浆液含水率低于20%,成功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难题。

    4、引进对接高端资源。深化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建立碳管理体系(宜兴)服务中心、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宜兴培训基地,加快推动环保超市建成投用,开展人才培训、行业研讨交流等活动,研究碳计量、碳交易,培育碳资产、碳经济、碳金融,助力全国碳市场有序发展,唱响“宜兴声音”。联合长三角绿色发展基金、华润环保基金等,组建绿色产业专项基金,加大对优势企业的绿色金融支持。

    5、加快推动“走出去”。在建好零碳创新中心“总部”等基础上,组建政府引导、联合华润环保和环境医院专科企业共同组建“运营公司”,嫁接疌泉基金、华润环保基金等绿色金融,共同承接区域治理项目。根据各地环境治理需求和碳减排市场规模大小,打造从基础版向多种升级版并存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对应规格的“分中心”,为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提供“宜兴方案”。

    三、紧扣“科技兴园”,打造太湖湾科创带“核心区”

    宜兴环科园既要构建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还要建立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汇聚了最密集的创新资源。园区建设了200万平方米的各类功能性载体,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高塍研究院、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了南宜、哈宜、中宜生态土、宜青众博研究院、新南威尔士技术转移中心等15家产学研合作体,丹麦(宜兴)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合作园区顺利签约。由任洪强院士团队领衔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水环境技术与装备),将打造世界一流的水环境产业标准化创新平台,引领我国水环境产业升级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2、集聚了大量的行业高端人才。全面开展“双招双引”,实施“太湖人才”“陶都英才”计划,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机制,集聚各类高端人才1000多名、高校研究团队100多个,包括大卫怀特、霍夫曼等外籍院士9名,曲久辉、任南琪、任洪强等“两院”院士19名,国家特聘专家30名。当前,正在高水平、高标准推动打造环科园教育中心,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段的5所学校,总投资超4.6亿元,未来将进一步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3、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加快引育一批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和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打造“行业龙头”和“小巨人”企业。远东电缆、鹏鹞环保分别引领宜兴线缆和环保行业转型发展;中建材新能源生产的1.5mm超薄光伏玻璃,填补了世界空白,开创了光伏玻璃轻量化的新纪元;碧迪医疗是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行业强企;中辰股份参与南水北调、雄安新区、京藏高速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成为宜兴今年首家主板上市企业;俊知技术深耕通信传输行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卓易科技成为宜兴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4、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连续举办了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环保高峰论坛、环保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搭建对接交流平台,集聚各方才智,推动产业转型。发挥宜兴留创园、环保黑马营、卓易创客等孵化器、加速器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南京大学宜兴研究院成为环保领域科研成果落地和产业化的典范。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吸引了日韩等国际先进技术、团队与项目落户,投资孵化生态链公司23家,在20余项国际国内环保治理工程中开展治理项目;

    5、加快推进“环氿科技谷”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宜兴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关键抓手,将直接决定宜兴转型升级能否真正实现质变和跨越,能否在新发展格局中真正提升地位、占得先机。“十四五”,环科园将围绕“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积极加快“环氿科技谷”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整合转化,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科创体系,加速打造宜兴科创带建设的“核心区”,为园区和宜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四、立足“文化建园”,加快构建特色新园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力量作为深厚根基。

    1、依托区位优势,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环科园充分发挥产城融合的区位优势,把文化底蕴作为最强“软实力”,加强园区文化内涵建设,引育一批新型文化业态、文旅产品,如利用滨水城市特有的水资源优势,发展帆船运动文化;利用山水生态优势,打造宜兴铜官山景区。形成标识鲜明、独具特色的环科园文化,积极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幸福美好的魅力新城区。

    2、传承历史文脉,打造“乡村振兴”典范。保护性修缮和科学性开发古镇老街、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规划建设好潘汉年故居、新街同乐堂,弘扬传承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围绕骆驼墩遗址、周袍坞、孝候祠遗址,岳家军抗金的百合场、营盘,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利用新街茶林场、大汉岕的独特风貌,结合南岳寺、灵山殿、大芦寺等,挖掘富有特色的茶禅文化;做好滆湖生态修复和保护,铜山、梅园探索引进蓝城和“乡伴”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3、融合城市建设,构筑宜居宜业乐园。104国道以东的核心区,围绕宜园和开元酒店城市生活圈,因地制宜,结合“氿街”夜文化街、“口袋公园”建设,打造一批网红景点和文化地标,发展新兴业态,丰富城市功能。大力完善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业中心,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科园中小学、文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持续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水平,筑牢社会事业“压舱石”。在高塍区域,积极推进苏州外国语学校宜兴校区、镇级综合文化中心等建设,完善海逸时代广场等配套设施,推动范道、红塔集镇提档升级,打造“人文高塍、水乡高塍”。

    4、注重文化浸润,建设文明和谐园区。大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实施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一批环境面貌、社会秩序突出短板。率先推行社区“大党委制”,成立“幸福宜园”公益党建联盟、生态环境党建联盟、谢桥社区“连心桥”公益党建联盟,在堂前人家打造“走向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培育打造了绿园社区“初心会客厅”“邻里情”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以健康文化润泽心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园区社会风气的文明和谐。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