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未来需从四个方向突破

    时间:2021-07-19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缩影,各产业园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园区的发展就如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当前,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阴晴圆缺”?未来将是怎样的“天气状况”?
    当前,产业园区的呈现出园区功能系统化、园区发展融合化、园区模式多元化、园区产业特色化四大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发展还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在存量突破、功能突破、融合突破、智慧突破四个维度上持续发力,探索园区转型升级之路。
    产业园区面临三大“不确定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仅为8590亿美元,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下降了44%。预计2021年将会触底反弹,增速在10%—15%,但仍会比2019年低25%左右。
    从以上的数据得以一窥,新冠疫情在短期内造成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萎缩、国际资本流动缓慢等问题。在任浩看来,当前,“逆全球化”已经呈现出长期化的趋势。而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加剧了这种趋势。在此背景之下,产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三大“不确定性”。
    首先是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反弹,甚至出现变异毒株。受制于疫苗供给、接种能力、接种意愿等因素,世界各国、各地区接种不平衡现象凸显,全球疫情依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疫情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风险。
    第二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快速增长,增速超过18%。但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依旧低迷,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容小觑。“此外,随着美国等国大规模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全球通胀压力剧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21年年底,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125%,达到历史最高点。”
    产业园区发展还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正从全球化布局转向区域化布局,如东盟+中日韩区域内贸易份额近几年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加大引导高端制造“回流”,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本国化布局。此外,像是印度、越南等中低收入国家依托成本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全球产业链持续“分流”。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重大变革面前,我国的产业园区发展将面临高端产业‘回流’和低端产业‘分流’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
    那么,在面临众多挑战的同时,产业园区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双重冲击使全球许多国家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一些重要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先兆,多学科、多技术和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趋势更加明显,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基因技术等成为科技创新最前沿。二是产业变革的机遇。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全球领先经济体纷纷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或新经济培育计划,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三是区域性国际开放合作的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如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联盟,推进人才交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同等;再如RCEP协议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的推进,在提振国外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将有利推动我国产业园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未来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当前,产业园区正从高速发展的“增量时代”提前并加快向增速下降的“存量时代”转变。我们团队从范围(园区内部与外部)、变动程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对园区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现在和未来影响园区发展因素的综合效应,得出未来园区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是园区功能系统化。在生态系统演化、园区绿色发展、软环境建设等因素的驱动下,园区功能将呈现出更加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即园区功能从单一的“产业”功能向多维的“产业、自然、社会”功能方向转变。
    园区不仅将要加强产业发展的功能,还将要加强为人服务的功能,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构建起以产业生态为基础、自然生态为保障、社会生态为支撑的“三维一体”园区生态系统。
    二是园区发展融合化,包括园区内企业间融合、园区间融合、园区产城间融合、园区国际化融合、园区线上与线下融合五大方面。在推动园区融合化发展过程中,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至关重要。
    三是园区模式多元化。首先在招商模式方面,未来园区向外招商的数量和质量挑战更大,这将倒逼园区政策与制度、硬基础与软环境等的进一步改善,加快推动聚核、聚链、聚网的“三聚”招商方式转变;在融资模式方面,园区运营商的融资渠道将从原来的地产融资渠道中剥离,更多有专业能力的园区运营商将以自持资产的精细化运作为基础,通过RIETS等资产证券化,实现财务结构优化;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园区的主营收入仍然来自于房地产开发租售和返税,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今后园区的盈利模式将从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收入逐步转向“房地产开发+物业持有+产业服务+产业投资”协同发展的盈利模式。
    四是园区产业特色化。接下来在补链和强链的过程中,产业园区将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产业特色化、精准化定位。同时紧抓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打造园区核心竞争优势。
    四大突破方向是着力点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园区逐渐从单一的“增量发展”向“增量与存量并举”的发展突破。接下来,我国产业园区在加快转型升级、抵御外部冲击、增强自身发展韧性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着力点?
    首先要重新确立“存量突破”的前提。“当前大部分园区内部已经拥有较大的企业数量,而新增企业的数量和占比会逐渐下降。今后,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园区运营管理、提供优质产业服务来帮助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推动园区内现有企业扩大投资,将会是园区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园区还应重新设立“功能突破”的愿景。因为,园区功能不能简单停留在产业功能,园区功能要从单一的“产业功能”向“产业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三维功能系统突破。以自然生态为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实现经济环境双赢是园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既要降污染、降能耗、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又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降低排放和能耗将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土地容积率,不仅可以提高园区亩均收益,同时也可以降低入驻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园区招商竞争力。像是上海闵行开发区实施的“资源不增、经济倍增”计划就提供了值得复制的经验。
    此外,园区应重新确立“融合突破”的理念——园区不仅要将企业“物理集聚”在园区,更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在园区内交流合作实现“化学集聚”效应的突破。园区融合突破的关键首先在于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融合。一方面按照聚核路径,围绕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内部的融合,另一方面按照聚链路径,推动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和服务一体化的融合;其次是促进园区间融合,主要加强园区之间项目与人才交流、品牌与管理、产业转移、飞地合作等;三是促进园区产城间融合,即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相互配套。
    未来园区还应聚焦园区管理的“智慧化突破”。建议:一是提高园区的智慧化管理能力。通过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及时掌握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识别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及时了解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行业变动和发展趋势,降低园区运营风险,提高园区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二是搭建园区智慧办公平台,如通过新基建的投入,加大和提高园区信息和通信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园区内的企业生产和创新活动提供快速便利的现代办公服务,增强园区内企业的智慧化水平。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