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

    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口岸“使命在肩”

    时间:2021-05-27
    口岸更畅快,外贸更稳固。今年年初,为期4个月的2021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在全国8个城市(口岸)展开,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推出18条政策措施,着力从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等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近日,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英杰对外透露,目前各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同时,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7.1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67小时,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比例均超过50%以上。
    不仅是通关时效,在进一步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等方面,全国口岸部门不断以实招硬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外贸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与此同时,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口岸在促进外贸发展和国际接轨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尤其面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和支持自贸区(港)和大湾区建设的需要,口岸担当更显重要,“口岸经济”也在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中升级。
    拓展畅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
    近年来,我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国际先进,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去年以来进出口企业反映的国际航线运力紧张、集装箱“一箱难求”等难题亟需统筹协调解决。
    党英杰认为,针对企业多样化诉求,在口岸协同治理、关企深度合作、跨部门数据共享等方面上还存在“短板”需要补齐。举例来说,鉴于海运物流的特点,货物在口岸办理通关和码头作业手续的时间相对较长,进口水果等时效要求高的商品和部分急需出口的货物可能会因此面临损失。
    她表示,“为提高海运口岸通关效率,我们大力推动在符合条件的口岸试点实施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为企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关模式。通过协调港口码头、货主、船代货代、运输企业等单位,多方优化作业流程,实现货到放行,有效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货物在码头装卸、堆存、轮候等时间及费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释放码头堆存能力。”
    据介绍,目前“直装”“直提”业务已经在沿海主要港口开展普遍试点,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红利。以天津港为例,采取“船边直提”方式,进口货物从运抵天津港到等待装车发运时间从原来2-3天作业压缩至3小时以内。
    利用现有口岸扩大大湾区开放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自贸区(港)、大湾区是外贸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力军,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则是包括国家口岸管理等部门在内的职责所在。
     “国家口岸办一如既往支持自贸区(港)和大湾区建设,积极支持邮轮游艇码头、货运机场等在具备条件地区先行先试。”党英杰表示,“口岸办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大湾区利用现有口岸扩大开放”,例如增加直升机直航港澳功能,实现旅客在同一口岸不同交通工具的无缝接驳等。
    为支持内陆地区口岸创新发展,国家口岸管理部门鼓励具备条件的内陆地区设立货运机场口岸或在既有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并继续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助力内陆充分利用各种开放平台打造开放新高地。
    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口岸开放发展与外贸进出口息息相关,口岸业务数据的背后也能折射出外贸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中西部口岸外贸11%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占比达17.5%,外贸区域发展更加平衡;铁路口岸运量显著提升,中欧班列2020年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综合重箱率达到98.4%;此外,新兴贸易业态成为稳外贸重要力量。海南自贸港免税品进口增长80.5%,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69万亿元、增长31.1%,
    党英杰表示,“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新时代口岸高质量发展要求口岸部门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要加强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坚持以评促改,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同时,深入推进口岸“放管服”改革,优流程、减单证、提效率、降成本,持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发挥科技先导和创新驱动作用,构建全流程、智慧化的口岸管理运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新时代口岸法治体系,营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口岸执法环境;建设绿色口岸,推动口岸高效可持续运行。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