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长三角将形成“世界型产业集群”

    时间:2022-01-10

    近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分布与协同》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7万多家,数量是2013年的2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0%,全国占比从6%上升到27%。

    上海高新企业数稳坐龙头

    按城市来看,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合肥、宁波、常州、温州、嘉兴。

    上海的高新企业数量几乎是第二名苏州的1.7倍,稳坐长三角的龙头。数据显示,上海每万户企业法人中的高新企业数量高达380户,居全国第一。

    在高新企业数量前十的城市中,江苏和浙江各有4座城市,安徽则仅有合肥入围。

    不过,从2018—2020年的年均增速来看,安徽的几个城市进步速度瞩目。淮北在2018—2020年高新企业的年均增速在120%左右,在长三角中排名第一。六安和宿州也都进入长三角2018—2020年年均增速最快的前十城市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几个城市在高新企业总数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杭州、上海、宁波、无锡等市在2018—2020年的年均增速都超过60%,在全国名列前茅。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分布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中。2013年,长三角高新企业的制造业占比为55%,而生产性服务业仅占到三成。但从2013年到2020年,制造业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至44%,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逐渐提升至与制造业齐平。

    其中,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在近1.7万家高新企业中,超过9000家企业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占比较低。根据上海科技委员会数据,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是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最高的三大领域,占比分别达到总数的1/3、1/4和1/5。江苏则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旗鼓相当,制造业企业数量略高一些。而浙江和安徽现阶段仍是制造业占比领先于其他产业。

    制造业高新企业门类齐全

    从细分产业来看,长三角的制造业高新企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分类中31个小类均有涉及。其中,制造业细分产业的前五大领域依次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13%)、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12%)、汽车制造业(占比7%)和金属制品业(占比7%)。

    苏州的高新企业几乎包揽了前五大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第一。另外,上海、杭州、宁波也在前五大制造业细分产业中分别进入其中4个细分产业的前五名。除了苏沪杭甬,在几个制造业细分产业的前五名城市中,还有常州(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无锡(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温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金华(金属制品业)。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占比最高的细分产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8.9%),其次则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达到24.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也都进入细分产业TOP5,但占比都较低,分别为5.7%、0.4%、0.12%。

    生产性服务业的高新企业在几个主要城市的集中度更加明显,前五名城市基本被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几个省会城市和“最强地级市”苏州占据。上海包揽了这五类细分领域的第一。其次则是杭州,紧跟在上海之后。杭州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不敌苏州和南京外,拿下其他四类细分领域的第二名。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表示,未来长三角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在长三角内部形成世界型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可以模糊长三角区域之间的行政边界,实现广泛的一体化效应,而且也符合未来全球产业链集群竞争的方式。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两大优势,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助理谢凡)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