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中国产业内卷化倾向成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1-12-31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产品同质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之面临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受制于人,产业链掌控权和话语权较弱,越来越多行业面临增长“天花板”;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产业内卷化倾向。规避产业内卷,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解决的拦路虎,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产业内卷及其主要趋向 

    产业内卷,可以简单理解为产业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水平后,企业之间开始出现的恶性竞争和毫无效果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当前产业发展是否存在普遍的内卷化趋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过度价格战、企业各自为战等即应视为产业内卷。这类竞争会降低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导致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足,长期陷于低水平重复的内卷化陷阱。从当前看,产业内卷趋向还是普遍存在的,既存在于传统产业中,也存在于新兴产业中;突出体现为以下几种趋向:

    一是企业对外无序竞争、各自为战,呈现为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的现象。这种情况以钢铁和稀土最为典型。钢铁方面,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2019年中国需求占全球的64.9%,但由于大型钢铁企业对外无序竞争、各自为战、没形成合力,世界三大铁矿石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对我分化瓦解,导致我长期丧失铁矿石进口定价权;而国内企业到国外收购铁矿石矿山,又缺乏统一对外,项目争夺相互抬价,造成不应有的“中国溢价”。稀土方面,中国是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最高承担着全球90%的供应;尽管中国组建六大稀土集团,但销售仍各自为战,贸易方式传统,行业内部竞争混乱,难以形成统一对外的合力,导致稀土大国难以掌控稀土定价权,陷入战略资源只能卖出“白菜价”的现状。

    二是企业间恶性竞争、相互内斗,呈现为全行业利润微薄或整体极为负面的国际形象。企业从各自利益角度考虑,为争取订单和市场份额,竞相压低价格,恶性竞争,最终不仅造成低价成交、利润微薄或者亏损的局面,产品质量也难以有效保障,严重影响行业利润和产业整体形象。中国制造电视机占到全球销量的66%以上,然而2019年中国彩电均价2809元,创十年来最低,行业整体利润率一直停留在2%的微利水平,始终处于内卷状态。同样,中国制造摩托车最初开拓越南时很受欢迎,市场占有率曾达到百分之八十,但后来企业蜂拥而至,为获取市场份额,竞相压价,质量越做越差,最后整体被淘汰出越南等东南亚市场。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前,在海外市场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也普遍存在,不仅订单企业利润微薄,还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类似情况在大型电站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均存在。

    三是企业扎堆进入、跟风重复,呈现为大量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由于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很容易模仿,大量企业扎堆进入,在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大量社会资本逐利驱使下,全行业陷入价格战、资本战。最典型案例就是共享单车。摩拜单车出现给出行市场带了颠覆性革命,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后续ofo、小蓝等多个品牌陆续加入,行业无序竞争很快进入白热化阶段。虽然经过激烈竞争后最终留下几家企业,但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无序竞争不仅严重打乱了公共秩序,也造成大量资本和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类似例子在网约车、外买、快递等行业仍不断重复。

    四是地方政府相互攀比、盲目投资,呈现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普遍趋向。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驱动下,各地区、行业盲目投资,“项目烂尾”、“产能过剩”风险剧增。“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液晶面板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盲目投资,一哄而上,先后快速“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如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20万辆,但当年各地车企规划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00万辆。近年来美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卡脖子”领域成为近期各地投资热点。如这轮集成电路投资热中,仅2019、2020两年全国新增半导体相关企业分别高达5.3万家、2万家;在盲目投资冲动下,部分地区“百亿、千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停摆”。

    总体来看,必须正确处理好产业内卷与正常市场竞争、适度产能过剩之间的区别。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充分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传统产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必经的阶段,大部分企业产量规模、创新能力仍在继续,但受市场需求限制而难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内卷情况是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内斗的结果;产业规模和创新在恶性竞争中难以为继。为此,必须把产业内卷区别于正常市场竞争、适度产能过剩,不能因为产业内卷就否定市场竞争;也不能因为存在市场竞争、产能过剩就担心产业内卷,从而必然加以干预控制。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之间相互内斗、恶性低价竞争、盲目跟风,造成产业内卷情形,短期看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益,长期看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的产业内卷化趋向,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障碍。

    产业内卷的主要成因 

    总体上看,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缺乏约束、创新保护不到位、行业管理规则不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缺乏制约等等,都是造成产业内卷的重要因素。

    一是鼓励支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仍然有巨大不足。创新水平不足是产业内卷化的技术成因。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知识产权等保护不到位,导致企业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差别化的竞争力。微观上,企业没有能力实施差异化竞争发展策略,只能选择技术门槛低、相对低端的产品,也主要采取非理性的价格竞争方式。宏观上,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建设不足,行业总体上欠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与拳头产品,绝大多数企业只能困守在产业链低端环节。

    二是对地方政府盲目冲动投资缺乏约束。地方政府盲目投资是产业内卷化的政治成因。光伏、液晶面板、生物医药、半导体等均存在地方政府扎堆盲目发展的问题。中国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由于考核导向、职责要求和思维惯性等原因,都存在着很强的发展本地经济的冲动;加之缺乏专业性的技术知识,易产生盲目跟风的冲动,在新兴产业项目方面一拥而上,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催生产业发展泡沫甚至新兴产业快速产能过剩等问题。

    三是行业治理规则不明和治理体系不健全。不良营商环境是产业内卷化的社会成因。行业治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更倾向于无序竞争甚至违法经营,造成产业发展内卷化现象。中国有相当多的新兴产业领域存在规则不明、立法空白、法律责任缺失、缺少执法依据和执法能力等问题,这导致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或违法不易受到追责。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往往高于侵权企业违法成本,侵权人在侵权行为不被发现时违法成本极低。如稀土行业长期以来缺少法律规范,违法企业处罚后仍然利润丰厚,企业有很强的违法内卷竞争冲动。

    四是政府和行业协会协调能力较弱。产业组织弱化是产业内卷化的组织成因。放管服改革后,政府职能部门还没有建立起新的行业管理体系,从而显著降低了对产业组织结构影响干预能力,尤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缺乏引导和影响,对产业内卷情况长期缺乏合理的引导管理手段。作为政府与企业纽带的行业协会等组织,由于自身先天发育、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填补治理真空,对于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行为缺乏有效管控措施,无法保障行业整体利益。

    规避产业内卷的对策措施建议 

    要从根本上破除价格战、内斗、扎堆跟风、产能过剩等产业内卷障碍,一方面必须从产业组织入手,重新审视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支持创新、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另一方面也必须切实约束政府投资冲动,加强行业协会监控协调作用,从服务企业向服务、监管企业并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此外,更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为此,建议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化解产业内卷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适当方式印发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切实建立支持企业创新强有力的引导政策。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要求,坚持以创新为根本衡量标准,切实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投入,强化对创新型企业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建议实施企业基础研究创新工程,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扎扎实实开展基础前沿理论研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基础技术创新、基础工艺创新;建议实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建设“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二是加快实施对中小企业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只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形成企业不断创新的氛围,广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走创新发展之路。建议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计划,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纳入计划的重点中小企业,实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点保护,专项打击专利、盗版、剽窃等行为,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氛围,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形成独特竞争力。建议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程,完善企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扶持政策,支持一大批中小企业实施产品对标、提标改造和品牌建设,把企业市场竞争的重心由低价胜出引导到提升质量溢价与品牌效应上来。

    三是推动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对产品品种和种类相对单一、企业数量众多的行业,加快构建“适度竞争”的行业组织结构;发挥产业政策的核心导向作用,以质量标准、能耗环保等为核心逐步提升行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合理培育优质企业和领军企业,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带动行业健康发展。对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加快建立行业合理竞争的治理规则和治理体系;及时出台监管规则,逐步推进相关立法,规范产业有序发展,避免社会资本追捧下扎堆跟风现象。对存在恶性竞争的行业和领域,加快探索建立企业恶性竞争审查机制;规范国内企业境外发展、境外投资行为,针对低价恶性投标、低价低值产品出口等相关企业进行审查约谈,建立统一对外良好形象;建议加快探索建立企业境内外恶性竞争的负面信用档案。

    四是加快建立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约束机制。切实推动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约束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冲动行为,尤其是对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快探索建立产业投资监控机制,加强国家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作用;对全国超过四分之一地区都在布局投资的,即启动规划和“窗口”指导,加强对地方投资的有序引导,遏制一窝蜂盲目上马项目的投资冲动。

    五是强化行业协会对产业规范发展的监控协调作用。加强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引导协会制定行业协会规章制度,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协会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力度和对行业的影响力。建立协会对行业监督协调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行业协会的指导,支持协会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增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和对外沟通谈判能力,提升协会在国际组织和事务中的参与度,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对外良好形象。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