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经验总结与发展建议

    时间:2021-10-13
    园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以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的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的近1/4,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从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协同、绿色集约、营商环境五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出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
    百强园区是我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标杆,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研究与总结百强园区发展经验,对促进园区经济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园区更应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自身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百强园区经验总结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百强园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不在于其某一方面的表现突出,而在于其综合实力的强大。总结百强园区高质量发展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百强园区经验总结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百强园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不在于其某一方面的表现突出,而在于其综合实力的强大。总结百强园区高质量发展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1.科技创新
      一是主动提升园区科技能级。积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主动承接公共技术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国家实验室基地等载体建设,推进园区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实现政产学研资的深度合作,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如,合肥高新区围绕“2+8+N+3”重大平台载体布局,在全国率先构建“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企业研发平台”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鼓励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组建联合创新体,引导大型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如,苏州工业园区积极依托国资产业基金和天使母基金,加快集聚风险资本,打造“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园区模式。
    三是激发人才科技创新活力。出台人才政策,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人才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安居乐业。如,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创业十条”等政策,重点落实“3551人才计划”,大力建设人才特区。
      2.产业发展
      一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精准谋划发展思路。经济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如,苏州工业园区牢固确立并坚持“无规划、不开发”的发展理念,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并严格规划落实,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
      二是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高速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杭州高新区等百强园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速推进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新高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百强园区均重视改革和创新在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及动力。
      3.开放协同
      一是强化开放制度创新。制定适用于国际市场环境的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科技创新资源和高端项目引进。如,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推出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等20条改革举措,加快推动国际人才高地建设。
      二是共建开放合作载体。通过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积极开展国内外区域合作,构建集人才、市场、金融服务等多元素协同发展的开放合作体系。如,成都高新区携手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美国硅谷科技区、德国慕尼黑科技区等,以及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园区共同组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
       三是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建设并完善开发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外国企业服务中心等开放平台功能。如,上海张江高新区以中德、中新、中芬、中俄等国际创新平台为依托,聚集3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人才预孵化基地和海外人才工作站。
      4.绿色集约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如南京高新区适时调整容积率、密度等核心规划经济技术指标,同时严格核定项目规划指标和用地规模,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使用效益。
      二是聚焦存量盘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广州经开区通过构建“1+1+N”的政策体系,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若干措施》为牵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项目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指引(试行)》为巩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政府产业用房、用地管理规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旧村改造项目土地置换操作指引》等政策为配套,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供应水平、开发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益。
    三是优化体制管理,强化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如无锡高新区成立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工作推进小组,对工作推进中产生的规划、国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体会商予以明确,提供了组织保障。
      5.营商环境
      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高效率实现一网通办、信息对接、营商环境监督等服务。如长沙高新区打造“信用麓谷”平台,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充分整合政策、科技、金融等信息资源,设立资讯服务、信用服务、金融服务三个功能版块,为园区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查询、投融资对接等服务。
      二是出台产业细分政策做实营商环境。制定和出台主导产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专项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靶向目标和抓手。如北京经开区2020年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2020-2022)》,针对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创新发展等8个重点领域,制定26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在政务服务方面,梳理出50个“办好一件事”主题事项明细,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三是优化体制管理,强化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如无锡高新区成立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工作推进小组,对工作推进中产生的规划、国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体会商予以明确,提供了组织保障。
      5.营商环境
      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高效率实现一网通办、信息对接、营商环境监督等服务。如长沙高新区打造“信用麓谷”平台,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充分整合政策、科技、金融等信息资源,设立资讯服务、信用服务、金融服务三个功能版块,为园区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查询、投融资对接等服务。
      二是出台产业细分政策做实营商环境。制定和出台主导产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专项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靶向目标和抓手。如北京经开区2020年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2020-2022)》,针对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创新发展等8个重点领域,制定26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在政务服务方面,梳理出50个“办好一件事”主题事项明细,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三是适时下沉企业“把脉”营商环境。深入园区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根本痛点和诉求,实时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政企沟通机制。如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2020年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融资、人才、成本、转型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二、园区未来发展建议
      百强园区不是未来成功园区的样板,而是未来成功园区的起点。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新的发展阶段,园区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更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的高质量、专业化、智慧化发展。鉴于此,提出五点发展建议:
       一是构建高端特色的产业体系。未来,园区要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产业链为抓手,聚合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强化特色产业链招商,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高新高质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搭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未来,园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并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导向+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三是建设包容友善的开放园区。包容才能引进来,友善才能留得住。国家级园区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持续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成为引领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同时,积极主动深化与国内其他区域合作,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以包容友善的态度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四是建设绿色集约的综合空间。未来,园区要以绿色园区、集约园区建设为引领,坚持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优化园区国土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园区集聚发展能力,使园区成为统筹各类资源的重要载体;锚定“双碳”目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
      五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未来,园区需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园区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一招,坚持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诚信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安商稳商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