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硬核新政聚焦专精特新 厦门火炬高新区出台措施护航“小巨人”企业

    时间:2021-10-08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打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组合拳,为园区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路上增添底气和后劲。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在持续招大引强、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的同时,着力厚植创新沃土,加快培育填补产业链缺失和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壮大产业链“腰部”,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过100家。
      锚定专精特新  鼓励企业引领示范
      “此次出台相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从技改项目实施、鼓励研发创新、空间载体保障、人才住房保障、平台服务供给、企业融资保障、鼓励引导示范等方面制定政策,在政策的服务性、创新性、指向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适用对象为商事登记和税收入库均归属厦门火炬高新区,并纳入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库的工业企业。据了解,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经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认定的专精特新后备企业等两类企业,可申请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库的企业。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发展壮大,对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从发布的措施来看,厦门火炬高新区突出梯度培育,锚定专精特新,加快构建“小巨人”企业库和后备库。另外,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每年开展专精特新后备企业的申报、审核和认定工作,企业库名单逐年滚动公布,原则上认定后连续扶持三年,而经认定不再符合培育条件的企业,也将及时调整出库。
      加大创新投入  在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是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小巨人”企业,而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厦门火炬高新区此次出台的措施就是在通过引导“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锻长板”。《若干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对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可按照市、区两级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该企业完成技术改造的设备投资总额的15%予以补足。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规定自2021年度起,对符合条件的在库企业,在下一年度给予研发费用补贴,单家企业每年补贴额度最高300万元。这些满足一定条件研发创新投入的企业,都将按投入比例获得“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
      突出服务保障  优化企业成长环境
      锚定“专精特新”,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着力拓空间、优服务。强化空间载体保障方面,对增资扩产新购设备500万元以上,且有新增场地需求的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予以分类支持:对新增租用高新区内房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按照实际租用面积予以一定支持;对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专精特新在库企业,在符合单独供地基本条件下,优先保障用地指标。
      优化服务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用好火炬产业联合会、火炬大学堂两大平台,一方面推荐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入火炬产业联合会,帮助企业间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另一方面在火炬大学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企业和人才“充电蓄能”。在创新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新政策提出,对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申请的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公寓,企业可按市场价的5折享受优惠房源。
      多管齐下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金融扶持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多管齐下:发挥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母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高新区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将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优先纳入高新区上市后备企业库予以重点支持,对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分阶段给予总额500万元的支持。
      聚焦企业融资难题,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出火炬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银行、保险、担保、融资租赁、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企业只要线上发布需求,就能“一站式”对接所需的金融产品。今后,将继续发挥“火炬金服”平台效用,鼓励产业基金、银行、区域性股权市场、担保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创新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最新数据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有获评各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累计358家,其中,国家级29家,占全市近四成。这些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也是火炬高新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据初步估算,厦门火炬高新区为此每年将增加1亿元以上的财政投入,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聚焦式精准扶持。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