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江苏:集中是为了更好地“聚变”

    时间:2020-01-09
     “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围绕增强中心城市、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探索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把“区域经济布局”列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集中,是为了更好地‘聚变’。”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中心城市、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省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战略布局,推动区域发展治理“走在前列”。
    新动力源,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江苏城镇体系梯度特征明显,建设好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统筹协调‘1+3’主体功能区,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孙志高介绍,城市群发展推动人口高效集聚、产业合理分工,并降低企业组织成本,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是城市群经济的“聚变效应”。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活跃度,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城市群发展,一是跨国企业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等都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火车头,代表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竞争,跨国公司全球布局首选这些地区。
    我省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到2020年,苏州GDP将突破2万亿元,如此“大块头”的经济体量,是“千万级人口”贡献的。苏州市领导说,该市服务人口超过1550万人,是跨国企业布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53家全球500强企业在苏州落户。近年来,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和产值快速成长,吸附大量人才,“宁聚计划”配合落户放开政策,两年内新落户大学生等各类人才70万人。
    “做强城市群经济,需要城际合理分工又相互协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说,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大中心”,离不开长三角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龙头地位”确立后,又服务和“辐射”长三角。在珠三角,深圳成为“全球创新之都”,“广州服务”和“东莞制造”的助力,在电子通信、智能家电领域,珠三角组织起全球最高效和高端的元器件产业链。
    互动协作,“城市群经济”冲破藩篱
    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离不开高效便捷的交通。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介绍,我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强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群布局。
    南京,长三角人口规模仅次于上海的特大城市,长江经济带向中上游辐射的关键节点,正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首位度”。围绕南京,我省构建“米”字形铁路网。
    苏锡常腹地是我国网格化城镇空间最密集、县域经济最强大的地区,全国百强县前十,六个在这里。“这里是‘一群狼’,还需在‘狮子王’上海的带领下,推动产业由‘外向’转向‘内生’、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孙志高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省“沿江轴”蓄势勃发,“沿海轴”开始发力。随着沪通铁路明年通车,上海-青岛沿海铁路贯通,沿海三市开始承接南京、苏南石化、钢铁行业的战略性转型和转移,总投资770亿元的连云港盛虹一体化、盐城宝武2000万吨精品钢、南通新机场、通州湾等项目,让江苏沿海城市带成为长三角“有力的一翼”。
    一体化布局下,从上海大都市圈到南京都市圈,城际经济协作冲破行政藩篱,互动合作精彩不断。
    每天,上海有130多趟列车经停昆山。沪昆两地经济往来、人员流动密切。苏州北站距离大虹桥世界级商务区仅20分钟车程,相城区在虹桥“置办”两栋总部楼,围绕苏州高铁站建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吸引78个大院大所研发团队和千亿级产业基金进驻,从过去的“经济洼地”一跃而为“城市门户”。
    去年12月27日,南京都市圈规划专委会举行,常州溧阳市、金坛市首次参会,都市圈“朋友圈”不断扩大,不但在省内囊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和半个常州,还把安徽的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延揽进来,从基础设施共建到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布局共商,一体化合作步步深入。
    精致建设,特大城市可以“大而美”
    南京新落户的70万大学生,有10万落在建邺区,这让建邺区委书记沈剑荣“喜中有忧”:喜的是,这么多“新生力量”加入,建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区”建设支撑更强;忧的是,城区的教育、卫生一下吃紧。建邺区为此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步伐,要让新居民在建邺安居乐业。
    “建邺区遭遇的‘烦恼’,也是所有人口净流入城市面临的问题。”孙志高说,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追着环境跑,城市“住有宜居”才能吸引人才。大城市、中心城市尤其要盘清家底,把“账”算清楚,并尽快补上短板,做优环境,让人才宜居又宜业。
    陈小卉认为,中心城市吸引产业和人口流入,首先要疏解非核心功能、优化新城布局。近年来南京新增加的人口,主要被新城吸附。江宁区常住人口达180万,其中80万是新市民,仙林规划人口也是100万。虽然南京总体规划多次修编,但“多中心、开敞式、轴向组团”的城市布局一以贯之,郊区新城通过轨道、快速路和主城连接,既接受主城的辐射和服务,又拥有就业载体和更美环境,有效地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病。
    “对特大城市、中心城市来说,‘大’意味着功能综合,‘中心’指的是辐射能力强。大城市不能只求规模做大,而应注重功能强大。”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叶斌说,商务、金融、交通枢纽、大科学装置等,都是中心城市必备功能,和产业、人口形成互为支撑的“铁三角”。
    孙志高认为,在土地、环境资源普遍面临“紧约束”的大背景下,老城区加大更新力度,在城市功能上可以“焕发新生”。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创新策源地不仅萌发在湾区的“硅谷”,还诞生在纽约的“硅巷”。大城市高校院所众多,在其周围梳理打造出众创空间、智慧楼宇,极易萌发“创新的火种”。
    对此我省部分城市展开积极尝试。南京今年整合建设15个高新园区的同时,还在老城梳理出6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2019年,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6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原因除了苏州产业基础和创业环境,还有“星巴克指数”的佐证:从星巴克官网公布数据看,苏州星巴克店数达170多家,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交汇点)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