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工业园区如何建设

    时间:2019-03-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引入国际合作机制。其中,中新苏州工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中白工业园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探索了政府联合推动、园区互动和企业联合等国际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为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外合作工业园区的主要形式 
    中外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为了更好地引进国外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我国开始探索通过国际合作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1994 年开始,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中新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 获得成功,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并为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的宝贵经验;2009 年动工新建的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了中新、中奥、中韩等多个跨国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地集聚国际先进的生产要素;2011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园区探索“两国双园”( 中国钦州产业园和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 合作机制和“以资本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外合作的生态工业园 
    进入21世纪,园区发展进入了绿色发展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以低碳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同时园区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化、现代化、国际化。为了引进发达国家生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由政府推动的国际合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2009 年以来,中国商务部分别与英国、瑞士、芬兰、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等 10 个国家签署了《经贸领域节能环保谅解备忘录》,与其中 9 个国家在双边经贸联委会项下建立了节能环保工作组或生态工作组。同时,商务部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已经建设了 8 个国际合作生态工业园,其中,青岛中德生态园、中奥苏通生态园和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是国际合作生态工业园的典范。 
    中外合作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开始向国外转移,其中一些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能够为本国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海外发展基地,有助于共同抵御市场、政策风险,而且还有利于形成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成本。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更多的国家希望与我国共建经贸合作区,来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是目前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中外合作工业园区案例研究 
    中外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是把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体系( 软件) 和大规模集中投资的国际资本(硬件) 相结合,参照新加坡裕廊工业镇,在苏州市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合作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规划。借鉴新加坡科学的城市规划体制,苏州工业园区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发展程序,建立专家依法治区的规划管理体制,按照裕廊工业镇的标准,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各类专项规划以及相配套的规划技术规定,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高标准、高水准的环保理念和规划技术引导和推动了园区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苏州工业园区也因此率先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 集群招商。发展初期,苏州工业园招商引资方式是政策招商,即依靠新加坡相关招商机构在全球各地的招商网络和客户资源,苏州工业园区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客户和项目信息,并通过“一站式”服务和税收优惠政策将它们吸引到园区。这种招商方式在产业集聚和园区发展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园区逐渐形成了 IT 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纳米城、动漫游戏产业群、光电新能源产业群等产业集群。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变为集群招商,即通过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外部性,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园区。 
    中外合作的生态工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国与德国合作建设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坚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依托德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环保标准,建设以高端智能机械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新能源、海洋和节能环保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形成德国标准、国际特色、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园区。 
    (1) 可复制的生态发展模式。中德生态园是规划建设型工业园,从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管理都贯穿了可持续、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而且相关活动都有一定的生态标准或指标,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为其他生态园建设或工业园循环化改造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 
    青岛中德生态园 
    (2) 宜居宜业的第四代园区。中德生态园不是单纯的工业园区,而是符合中国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宜居宜业的第四代园区。园区投入30多亿元建设“幸福社区”,社区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广泛应用三网融合、物联网、PLC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为居民提供智慧生活服务。园区建有56栋多层住宅、中德文化交流广场、各类商业设施、全国一流的生态示范小学等,满足居民生活的各项需要。 
    (前瞻产业研究院 )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