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国际合作园区推动经开区创新发展

    时间:2020-12-31
    自2010年首批国际合作生态园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市建设了国际合作园区。打造国际合作新载体、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已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对标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推手。
    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际合作园联席会议上,与会嘉宾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国际合作园转型升级,共促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国际合作园既要坚持绿色发展,更要坚持开放发展。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外资外贸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际合作园在维护供应链韧性和产业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外贸易一体化已被列为重要议题推进,双项投资也成为今后发展趋势。“接下来,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全方位支持开发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的同时,各国际合作园要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着重培育让中小型外资企业有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集中打造了一批开放程度高、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服务效率高并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合作园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主任宋雨燕介绍说,截至2019年年底,浙江省19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已引进对应合作国家项目4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江苏的中德(太仓)合作创新示范区集聚德资企业300多家,成为全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山东的青岛中德生态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到账内资140亿元,6家世界500强、25家“隐形冠军”、100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对知识城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东部沿海省份外,山西、安徽、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并相继出台了国际合作园建设指导意见、鼓励办法等。”宋雨燕说,比如,河南提出了以“区中园”形式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园区。四川作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省级层面出台针对国际合作园区发展规划的省份,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16个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既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营商环境,又要打造助力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这对国际合作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在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所长马宇看来,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需要不断与先进国际合作园区对标。“国际合作园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源于创新,创新出活力,创新出效益,国际合作园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将外资引进来,还要将外资稳住。”
    需要留意的是,部分国际合作园现在仍面临渠道不畅、同质化竞争、资金压力大、资源要素瓶颈等问题。下一步,国际合作园区更应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做强产业集群。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