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产业孵化平台成未来产业摇篮

    时间:2023-03-24

    3月9日,兰州生态创新城生态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开工;此前的3月3日,以产业孵化、产业培育、产业加速为重要目标的网易(北海)联合创新中心项目,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3月7日,构建城轨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等四大平台的西部材料与工程创新中心,在成都揭牌成立……

    多元化产业孵化机构,正在全国蓬勃发展。如今,我国产业孵化机构正深耕细分领域,从科研和技术开发入手,丰富服务资源,布局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完善服务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与产业更好地融合创新。

    涌现多元化产业孵化平台

    事实上,早在1994年,我国第一家专业技术孵化器——宜兴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即已成立。此后,一批专业孵化器陆续开始运行。当前,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纷纷发挥自身优势,搭建起多层级、多元化的产业孵化平台。

    网易(杭州)研发院是网易最大的研发基地。“该研发院是国内少数兼备技术创新、业务孵化和人才培养三重功能的研究院。”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华东区总监王凯介绍说,“在业务孵化方面,网易(杭州)研发院是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培育出估值90亿美元的网易云音乐等。”

    网易还以联合创新中心、数字产业中心或数字产业基地3种形式,合作共建产业服务平台。迄今为止,网易累计签约联合创新中心30多个,数字产业中心4个,数字产业基地2个。

    除企业主导型产业孵化外,我国还出现了政府主导型产业孵化、科研机构主导型产业孵化等载体,如贵州省政府主导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中小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孵化机构。这些孵化载体正在促进开放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串起研发端创新链

    如今,越来越多产业孵化机构从研发端入手,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甚至开展超前孵化,推动创业项目从0转化为1。

    2015年,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回到孵化器这个行业。他做的第一件和孵化器相关的事,是筹办产业孵化机构。

    当时,中科院系统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深厚根基,但是始终难以逾越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鸿沟。由此,颜振军想到了用孵化器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他找到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黄勇,成立北京天作理化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他们首先做的不是找一套房子,而是在北京创业大厦找了一个400平方米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为了企业入驻,而是为了对接项目、举办活动、开展培训等。3年后,他们联系了上千个项目或企业,投资了10多个项目,服务了四五十家企业。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项目开始有新需求,比如需要厂房、实验室等。由此,2020年,他们联合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围绕新材料产业化核心共性需求,打造埃米空间(顺义)新材料孵化器。

    如今,埃米空间(顺义)新材料孵化器联合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打造了硬科技孵化服务平台,正参与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产生到实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已落地企业56家,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6项,知识产权累计申请量800余项,累计授权量突破750余项。

    配置多模式服务链

    “做这件事,实际上也是受小米生态链的启发。”颜振军表示,小米生态链是全世界产业孵化器的一个典型案例。它采取“自主研发生产+投资+孵化”的模式,发展成一个万物万联、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孵化了一大批优秀生态链企业,其中5家为独角兽企业。

    在颜振军看来,1996年成立于美国加州、专门孵化互联网企业的Idealab,是北京创新工场的原型。在成立的最初两年,Idealab筹集了2.5亿美元资金,为孵化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互联网设施、管理咨询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市场策划和调研、会计、法律顾问等服务。不同于传统孵化器,Idealab拥有购买在孵企业50%以上股权的优先权,并强力介入企业管理。目前,该孵化器已有6家孵化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多年来,也有许多国际大企业在中国布局产业孵化。早在2012年7月,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启动微软公司在中国的首个创业加速器——云加速器。“微软不仅做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更注重的是建立生态。”微软(中国)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王剑白介绍说,“微软创新生态包括微软加速器、微软系孵化器和支撑体系,形成了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

    在颜振军看来,产业孵化聚焦特定产业领域,兼具促进衍生企业生长和服务外部新创与中小企业发展功能,提供投资、供应链和产业链资源导入、品牌、营销等产业服务。“从其本质上说,产业孵化既是技术和产业融合创新、协同演化的结果,也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新办法,将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摇篮。”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