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代表支招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时间:2023-03-10

    专精特新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给出具体进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下一步,要进一步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培育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企业发展韧性强活力足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近年来,我国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7万家。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多为优秀制造业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潘保春看来,这些企业普遍专注和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聚焦核心主业,在技术创新、强链补链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也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我国经济发展就有了更强韧性。”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说。

    工信部的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4%和7.2%,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分别高了4.8和1.6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更为强大的韧性。

    将专精特新企业看作未来投资

    虽然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但这些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和困难。

    “专精特新企业本质上还是中小企业,也面临中小企业共同存在的生存发展压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不仅要做大量资金投入,还要在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方面增加投入。”潘保春说,此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受行业限制,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重点支持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众多中小企业不在支持范围内。

    闫大鹏表示,近年来,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未来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储备仍不足,高质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那么如何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潘保春表示,国家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不仅要在资金、技术、设备等硬件资源上给予支持,也要对这些企业在人才培养、产权保护、产业升级等软实力上给予支持。

    “政府要把专精特新企业看作未来的投资,从两个方面搭建资源支持平台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是政府直接支持平台,如空间、资金、土地等;另一方面搭建共享平台,如打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支持通道,在技术研发和人才供给等方面提供支持。”潘保春说。

    闫大鹏表示,要强化政府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建本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库;支持中小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高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强化金融服务,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政策支持,也需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

    “大中小企业融通的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比如大企业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方面帮助,也能为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周云杰说,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征和工业为例,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器”,海尔卡奥斯为其量身打造“诊断一识别短板,咨询一明确方向,实施一智造升级”的整套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助力征和实现人工和能源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提升80%,良品率提升至99.5%。

    “专精特新企业归根结底属于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节点环节或中低端部位。需要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动作为,提供专精特新企业所需支持。通过产业链的传帮带,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赢得竞争机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能。”潘保春说。

    同时,专精特新企业也应积极融入产业链和大企业配套体系。

    潘保春表示,专精特新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价值链中的优势,积极融入产业链体系,在区域集群和行业集群中抱团取暖,促进企业整合提升。同时,构建融入大企业配套体系的能力,利用自身优势与以供应链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建立配套关系,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关系,促进自身发展。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