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无锡节约集约用地的“六字诀”

    时间:2020-07-30

    无锡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曾经创造了享誉世界的经济奇迹。随着新一轮产业强市的号角吹响,无锡先进智造、产业创新的转型步伐加快,这个老牌工业城市也正遭遇着发展少空间、落地缺资源等“成长的烦恼”。转型阵痛,催生发展理念和方式的升级。无锡从节约集约用地的顶层设计入手,聚力做好“增量优配、存量提效、精细管理”三篇文章,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清”“优”“评”“提”“借”“改”六字诀,走出了一条“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数据显示,无锡节约集约用地整体评价得分全国第六、全省第一,并三次获评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下辖8个板块中6个县(市、区)均获评省节地模范。
     “清”家底,做实一本帐
    产业要发展,用地是支撑,而摸清家底才能精准发力。
    2014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开展覆盖全市域的工业用地大调查,成立以市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业用地调查工作小组,逐地块摸排企业用地、税收、用工等指标,同步开展可利用资源核查,通过扎扎实实的“一本帐”来找到内涵挖潜的方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两年多的时间里,无锡彻底摸清了全市6万家工业企业、60万亩用地的分布、产出情况,并与工信部门进行数据动态共享,形成囊括工业企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大数据库。
    以数据为基础,无锡搭建起以影像图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为底图的产业用地绩效管理平台,并开发“产业概况、产业地图、指标对比、产业专题、绩效评价和查询统计”6大功能,实现了对全市产业用地的全景洞察、微观分析、综合评估和智能监管。据了解,该平台已被各级各部门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度分析、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地区产出情况对比等多项分析决策。
    工业用地调查打开了无锡产业升级和资源挖潜的空间,全市用地产出情况一目了然,潜力挖掘方向清晰可见。依托绩效平台,无锡市确定了“十三五”节约集约用地目标,明确2017-2020年盘活低效用地5.2万亩,力争全市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比2016年增长25%左右。
     “优”布局,盘活新空间
    明确刚性保障线、弹性过渡线、优先腾退线……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无锡开展了产业用地控制线和保障线划定工作,为工业用地布局优化提供“蓝图”。
    有了“蓝图”,如何盘活?“实施差别化的盘活政策,原则上工业一级控制线范围外的新增工业项目只能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引导弹性过渡线内的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鼓励优先腾退线内的工业用地通过腾退恢复生态功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无锡市优化工业集中区布局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新吴区规划了总面积3470亩的5个先行示范区,通过对园区体系与城市服务体系进行匹配优化,探索土地多功能混合利用、连片改造、工业上楼等用地模式,推动街道级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目前,新吴区江溪街道先行区的联东U谷·江溪智能互联科技园、梅村街道先行区的坤鼎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已正式启动。
     “评”绩效,用地差别化
    无锡正处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期,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市里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构建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能耗税收为核心的“5+1+X”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地3亩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开展分类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参评企业划分为A、B、C、D和暂不评价的 “4+T”类,差别化实施用水、用电、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信贷和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等政策。
    比如,在用地方面,对A、B类的拆迁安置企业或存量企业,可按最高法定年期一次性出让、弹性年期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C、D类的企业,在新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边角地归并使用、存量补办出让手续办理上将予以限制。通过“激励”和“倒逼”双向发力,“投入”与“产出”综合考量,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提”门槛,引导三集聚
    为将有限的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发展快、发展好、用地效益高”的项目集聚,无锡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18〕62号)、《关于优化市区工业用地出让机制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试行)》(锡政办发〔2020〕26号)等系列文件,形成工业用地“1+X”政策体系,建立“优选项目、优配资源、优化监管”为核心的全链闭合管理模式。
    在项目准入环节,无锡实行“准入有底线、评审有标准、区域有特色”的工业项目综合评审机制,除民生保障类以外的工业项目均需进行综合打分,优选精选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环节,无锡将土地出让年期与项目综合评审结果相挂钩,对评分70分以上新增项目实行最高法定年期一次性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分段出让、先租后让等差别化弹性出让模式。在产出监管环节,实施“合同+协议”监管机制,形成“规则清晰、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对工业项目进行达产考核和到期考核。通过实现从项目筛选,资源配置,到监管考核的全链闭合管理,形成“优质项目有标准高效产出有保障”的良性循环,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借”空间,集约拓天地
    集约式发展,需要向上、向下“借”空间。
    为了鼓励工业高标准厂房建设,无锡取消工业建筑高度限制,并提高工业用地最低容积率。同时,无锡还通过奖励政策鼓励各类工业园区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厂房。
    无锡新吴区对新建高标准厂房按照建安成本的10%进行补贴,于是涌现出村田、菲尼萨、硕放走马塘标房、鸿山智造园等一批高标准厂房。
    江阴海澜集团园区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总建筑面积却达到400万平方米,容积率高达3.0。通过引进全国领先的高位自动化立体仓库,厂房高度达到50米(7层),占地却仅有传统平库的七分之一。
    同时,无锡还引导土地立体复合开发利用,规范土地空间分层出让,实现 “人工造地”。在无锡滨湖区,雪浪坪站地铁上盖项目将TOD模式引进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 打造出无锡首座、世界第5座TOD立体都会,实现了在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中,场站用地及周边土地统一规划,地上与地下空间联动开发,通过轨道上方打造平台,空间垂直混合使用,有效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和使用效率。
     “改”低效,产出高效益
    无锡资源容量决定了城市建设必须在存量挖潜上下功夫、出实招,让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产出。
    地方政府层面,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清理腾退“厂中厂”“小园区”“散乱污”等低效企业,依法收回或收购土地使用权,重新规划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工业园区提质;企业层面,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协议置换、追加投资、增加容积率等方式,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在政策的有效引导下,各地创新实践,摸索形成政府收储、产业更新、市场转让、闲置扩能、增容技改、归并改造、成片开发、综合整治等多种改造模式,改造路径和方式逐渐丰富,改造成效日益显现。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6.2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顺利保障了华虹半导体、天津中环、高新水务污水处理等一批重大项目用地。无锡新吴区仅两年就关停、提升低效企业2000余家,腾退低效土地近3400亩,清理低效厂房约50万平方米。江阴海澜集团、惠山上汽大通、新吴宝通科技3个“工改工”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推广的典型案例,新吴SK海力士二工厂案例入选江苏省节地模式先进典型推广案例。
    节地“六字诀”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以3.5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了15.83万亩的用地需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从2015年的37.99万元/亩增长至2019年的51.89万元/亩,增长36%;亩均税收从2015年的5.99 万元/亩增长至2019年的7.19万元/亩,增长20%;市区出让的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554万元/亩,较2018年增长了22%,存量用地占比达到85%左右,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的“双提升”。
    相信转型阵痛、破茧成蝶的无锡,未来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新华日报)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