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重磅发布】通过“工具迭代”促进制造业转型

    时间:2023-01-11

    2020年起,“互联网工具”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工具正在深刻改变这一业态。

    “越‘卷’的生意,越应该‘工具迭代’。”近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跨年演讲中再次专章提及数字化工具的重要性。在另一位“经济大V”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也提到这样一句话:“在内卷的尽头,请试试‘微雕’。”“微雕”靠的,还是工具。

    通过“工具迭代”促进制造业转型,在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内部,体现尤为明显。过去一年,智能化改革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改变并赋能江苏企业。

    制造业很“卷”,转型很“急”

    这三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剧烈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范围内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陡增,经济环境空前恶化,也对全省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了全面冲击。

    作为传统经济大省,江苏制造业全国第一,2021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就已突破4万亿元。江苏产业体系尤为完整,全省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机械、电子、石化等八大行业中,规模超万亿的行业有5个,江苏的机械、纺织行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电子、石化、医药行业规模全国第二。

    江苏制造家底雄厚,但也造成了“内卷”的局面。全球疫情持续冲击经济的背景下,制造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该如何“红海突围”?

    事实证明,越传统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越需要进行“工具迭代”,助力转型升级。

    钢铁是“强国之基”,也是江苏传统的优势产业。始建于1958年的南京钢铁,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之一和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早早便有利用各类工具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钢陆续建设了销售、财务等专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003年,与POSCO ICT合作开发的国内第一个中厚板炼轧一体化MES系统;2007年,与台湾中冠合作开发ERP系统……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复缓慢,钢铁行业进入“寒冬”,特别是,尽管去年以来,基建及制造业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带动了“钢需”增长,国内钢铁生产保持高位。但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小钢贸仍面临发展受阻、交易量减少等问题。在当前普遍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如何经营管理好企业是行业面临的主题。

    “深化‘两化融合’,着力‘智改数转’,成为南钢继续着力转型的重点方向。”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应用研究院联席院长汝金同介绍,转型发展,离不开工具的迭代升级。为此,南钢自主集成建成了全球首条专业加共高等级耐磨钢配件的5G+工业互联网的JIT+C2M智能工厂,牵头和参与制定钢铁行业“智改数转”标准12项,成立子公司金恒科技专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两化融合及智改数转咨询和培训服务,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工具革命”,提升产业链韧性

    “韧性”一词,在过去一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工具革命”,不仅让不少企业“扛”住了疫情冲击,也推动了产业链韧性的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由疫情冲击所导致的“封城”防控、停工停产、居家隔离、限制跨区域人员流动等,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反复的冲击下,‘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命门’。”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作为货车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传统企业,公司业务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速度慢,疫情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的“梗阻”都会让企业陷入巨大风险中。

    “数字工具”,成为其疫情期间化解了多次危机的关键。一家名为“浩鲸科技”的江苏互联网企业为其打造了“质量数据工业大脑平台”,整合客户侧质量管理系统,为精益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支撑。“这一平台,每日能够采集生产设备数据240余万条,通过对重点指标、时间维度等要素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展示,为我们质量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该负责人说,这样一来,不仅减少次品率,避免返工,提升客户满意度,还减少了人工维护、上门服务的频次,提前预警、远程处理,解决了疫情下人员难以“直达”的困扰。

    “工具革命”,不仅让企业化危为机,也让产业链的自主性和竞争力得以提升。

    “产业链自主可控,链主企业的数字化决心非常重要,这种数字化不仅停留在上云、智能流水线这一层面,平台、系统等都只是辅助工具,关键在于其管理理念、管理思路要发生根本变化,能牵动整个产业链‘强筋壮骨’。”徐工汉云创始人、CEO张启亮感慨说。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徐工汉云为这一传统制造行业提供了数字化整体方案。“我们为江铜集团打造了国内首个自动化剥片机组,代替传统人工,提质增效,确保作业精准度。”张启亮表示,这种自动检测系统可以通过3D视觉,实现始极片垂直度自动检测,从而突破始极片检测难题。此外,徐工汉云还为该企业构建了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集纳了采购运行管理、智能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主数据管理、电子招投标、财务结算等功能,全面打通江铜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多环节全流程供应链协同。

    如今,有色金属行业在工具革命的迭代下,已实现大规模的效率提升。

    没有“一改永逸”,工具是动态更新的

    当然,任何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内含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基因”,“数字工具”也是动态更新迭代的。

    苏州凯伦高分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防水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公司打造了新型高分子建筑防水工业互联网工厂,投建的高分子产业园采用了全自动化的产业线。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借助新的工具,向算法、模型方向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陈洪进举例说,比如在应收账款的管控方面,以前信息化方式就是录入“做报表”。现在解决思路变了:用“算法”的方式,通过机器自动算,算完后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抛给相关人员处理,大大提升了应收账款的回转速度,仅去年就给公司带来上亿元的回款。

    事实上,“数字工具”本身也在“内卷”。

    在南京易科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公司市场总监邢红荣向记者演示了一款界面类似微信的“量信”APP,与微信不同的是,这是一款运用量子安全技术的加密办公软件,“我们这款软件里的所有聊天记录都能加密,适用于大型组织机构,目前已经在南京部分单位试用了。国内量子加密商用项目中,90%的产品都是我们与相关合作方提供的。”

    还有地方通过打造区域产业互联网等平台工具,助力区域内企业的整体迭代提升。

    不久前,泰州海陵区“零碳产业园”正式落成,通过光伏,园区里的充电桩已经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要想打造零碳园区,光是引进光伏、使用绿电还远远不够,对于情况各异的企业,园区需要对他们的用能情况进行统筹调配,而这首先就要求园区管理者清楚了解园区每家单位的用能情况。”腾讯云能源和资源行业总经理石梅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专门为泰州海陵区打造的了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平台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接入的企业数量、年能耗量以及全年减排量的预估。“这样的智慧系统还可以通过AI算法,计算出企业如何在用能最低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帮助企业最大化实现节能。”

    当前,类似这种以智慧管理系统形式出现的新基建已经为诸多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方案,未来还将在更多的低碳产业园区推广。

    合力“破局”,让数据工具有效用起来

    转型最难点之一,还是在于“不知所措”。

    再平静的湖面,都会因为一颗石子的落入而掀起涟漪。多数制造企业已经看到自身独自发展数字化的局限性:即便是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也无法把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整个生态进行全覆盖,而且也不现实,需要更多企业一起合作,共同维护生态圈。

    “有了这份报告,我们企业的用能、碳排放情况一目了然,而且还有针对性的减排建议,对我们节能改造帮助很大。”最近,连云港斯尔邦石化总经理白玮收到了上月度的碳效月分析报告,随即与相关部门对报告展开研究解读。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双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精准提升产能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是一道难题。为此,连云港供电公司联合市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共建了江苏首个地市级能源大数据中心——连云港市碳监测中心平台。该中心依托电力大数据,集成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设计合理的碳效评价体系,每月为全市1015家规上企业自动生成月度碳效分析报告,引导企业根据碳效报告积极开展技改。

    “结合数字新技术,我们独创了企业耗电等效碳排模型,依托企业生产环节中的电耗,反推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既避免了企业安装碳监测装置的投入,也提高了碳排放评估的准确性。”连云港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主任岳付昌说。

    这样的尝试同样发生在南京。汽车是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当前,南京白下高新区完成了南京(秦淮)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对白下高新区核心区的15条公共道路和30个路口进行了路测感知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搭建,形成了6个全息感知标准路口和24个融合感知标准路口,有效推动了车联网产业集聚。

    白下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对区域内315个路口的信号机主板升级并加装信号灯采集卡,通过引进更多上下游企业“云聚”,助力通信、汽车、交通三大万亿级行业“跨界”融合。

    眼下,对于江苏来说,更好服务于业态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工具”在哪里,该向何方迭代?

    “要促进数据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把数据工具有效用起来。”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建议,一方面,可出台更多相关意见政策,着力实施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领、数字产业融合等举措,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的做法,尽快出台《江苏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从而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激发数据资源活力、促进数据交易流通,让数据工具更好地为红海行业破局。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